“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487章 歪樓

第487章 歪樓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陛下應當以靜制動,雖加一契丹,邊事未必會狼狽不堪,不過若再有進取之舉,後果就非是臣之所知。況且我朝可以堅壁清野,積聚儲糧以待敵,則敵未能深為我患。比如西夏這次入侵,只能危脅慶州邊境諸堡砦,而不敢立即大軍兵臨慶州城下。兩國僵持於邊境之上,儲糧能支援多久?若是慶州不出現重大失誤,不足一月,敵寇必退。契丹同理。所以國家重計。當愛惜儲糧,無傷民力,再以靜重待敵之釁。則外患無憂也。”

王安石正在推行倉法與常平倉的改革。

他意思就是隻要這兩法弄好了,儲糧完備。以後宋朝就平安無事了……反正就不要指望王安石在軍事上能提出什麼高明意見了,但這個常平倉法與倉法,確實也是一個良法。

馮京說:“就怕演變成慶曆時那種局面。”

王安石正準備說話,範鎮搶在前面說道:“自去年邊事起,河東與陝西經略、轉運官員多說,朝廷為了提供前線糧草,幾乎所有義勇都當成了民夫往前線運糧,頗聞騷擾。”

趙頊忽然一愣神。因此曾經的曾經,他與王巨談論韓琦義勇時,王巨就說過,恐怕到時候你捨不得取締義勇了。為何,因為有了義勇,雖然陝西百姓下了海去,可戰爭到來時,用他們做民夫,真的會很節約軍費哪。

想到這裡,趙頊心中無比的苦瑟。

範鎮繼續在說:“陛下。如今為了應付慶州之戰,轉運司又不得不從陝西河東京畿河北數路常平廣倉借數百萬緡錢帛,以糴軍糧。去年秋天因欲經營羅兀城已借十萬緡還未償還。新借更是去年數十倍。陝西官員紛紛上書,言應付宣撫安撫使指韓絳與王巨)的科率,民力已不堪。因此以臣之見,應詔書王巨,速速痛擊敵人,若不能大敗敵寇讓其退兵,那麼也要痛擊之,而且久拖之,再與之議和。那便會很容易了。這樣遼國壓力自解,百姓也得以生息。”

聽上去多有理哪。

但想一想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漢中之戰,這些特大型的大會戰,那一場戰役不是僵持了數月之久?

這是西夏人草率,匆匆發起了進攻,加上他們的國力也不足以支援漫長的大會戰,否則打到西北正式春暖花開都有可能。

再說那麼多敵人,那能迅速地痛擊,逼得他們議和或者敗退?宋軍有那戰鬥力麼?

也不是範鎮陷害王巨。

這在宋朝是常見的事。就象楊偕逼夏竦以一萬涇州兵,掃蕩西夏。夏竦還好一點,是文臣,是宋仁宗的老師。

种師中才叫悲催……

而且北宋滅亡了,這群士大夫逃到江南,依然不反省。

文彥博說道:“陛下,範鎮此議極是。”

趙頊也沒有反應過來,想了想說:“那就這樣吧,下一道詔書送達寧州。”

王巨為什麼呆在寧州,也上書陳述了原因。並且也不會有人指責王巨懦弱,他可是敢親自上戰場殺人的主,能說王鉅貪生怕死嗎?並且空前的敵人到來,在這個三十萬大敵、勝負未決之前,誰也不敢指責王巨的戰術。

但這一回大家全部想錯了,王巨是什麼人哪,士大夫,文臣,在宋朝這兩個詞就代表著高大上,偉正光,代表著最大的流氓,霸氣側漏,皮厚無敵,超級腹黑不要臉!上朝能做道貌岸然的君子,下朝能做有文化的超級流氓。

咱們都是這個流氓集團的一份子,誰怕誰哪。

所以不久後馮京就尷尬了……

趙頊正要宣佈讓大家退下,御史薛昌朝說道:“陛下,臣七上疏折,讓李定為所生母追服,為何不報?”

李定這個母親的事,經過蘇東坡步步推動,折騰了大半年,還沒有完。

王安石罷免了許多御史,但不能讓御史空掉,又提撥了一批御史,包括林旦與薛昌朝。

這兩人接著來。先是林旦上疏,始則以侍養便為行服之年,及聞朝廷議令追服,複稱仇氏非其所生,本末反覆,實避追服。伏以禮法二字,系朝廷之大端,定既墮敗人倫,不能自請,尚冀朝廷申明以正薄俗,豈可曲徇定之私說,廢蔑大義復加擢用!

李定並沒有說仇氏不是他親生母親哪,只說仇氏死了,自己不知道,他父親害怕以後有人做文章,以自己年老要求李定回來歸養,因此李定辭官回家養了幾年老父親。也就是李定在丁憂時間內,並沒有做官。

但林旦是言臣,言臣能風聞言事,何謂風聞。就是那怕聽到一些傳聞,更可上書彈劾。

然而不是讓你們造謠的。

可風聞與造謠有多大的區別,誰能說清楚?

第一奏不報。第二奏又來:按定初言,明知仇氏為母。雖未行服,但嘗解官侍養,其情猶可恕者。因朝廷再加審詰,既避追服又懼得罪,遂作為繆悠不可考實之言,冀為終身之疑,內欺其心,上惑朝廷。此則天下之所共惡者。使定自請追服,猶未能逃名教之責,況朝廷覆問,言者紛紜,經涉時月,曾無一辭以請,安然自得,略無媿畏,便己背親,賊害忠孝。無甚於此。朝廷方且遷官進職,置在勸講,臣實不知其可也。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