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兵力差不多。雖然後面蘇平帶著兩營步兵跟上來了,但夏軍的後面跟上來的軍隊更多。
姚兕抬頭看了一眼。松子峁上還有四五百人,另外山上山下還有兩百餘丁壯倒在了血泊中,流淌的鮮血在白雪上綻放著一道道刺眼的紅色。
但整個郭家寨百姓最少有一千人的,估計另外的百姓已經在他們寨中就被害了。
並且這四百來人多是婦女小孩子,丁壯剩下不多了。如果姚兕晚來一會,這些人就會全部被害。
但是這些人的反抗,也殺死了一些西夏兵士。
這個不管的,得迅速結束戰鬥。
姚兕雙腿用力地一夾馬,解下大弓,瞄準了一位將領打扮的西夏人,拉滿了弓,手一放,一箭流星般地飛射過去,那名夏將立即被射翻落馬。
姚兕繼續夾馬狂奔,又一箭幹掉了另外一名夏將。
隨後他將弓重新掛上,抽出大刀,一邊舉刀一邊拍馬衝刺。
眨眼之間,姚兕便衝到了夏軍面前,一刀又劈死了一名夏兵,繼續馬不停蹄,殺向夏軍。
李三狗在那天集結時,嘴巴上賭狠,他是蕃人,又看著王巨的面子,怎麼辦呢,大家只好讓著他。實際上此時論個人武藝,無論姚兕,還是劉昌祚,或是王君萬、燕達、姚麟,包括姚兕的兒子姚雄,都在李三狗之上。林廣、二種也與李三狗相彷彿。畢竟李三狗不是當年的李三狗了。
在他的帶領下,左側宋朝騎兵也兇狠地殺了進去。
同時右側宋朝騎兵也抄了過來。
僅是傾刻間,西夏人就漸漸不敵,於是西夏劣根性立即發作。
這個劣根性就是指表面兇悍,實際懦弱。只要稍稍不敵,馬上就會撥腿而逃。在這上面遠不及宋軍了,宋朝立國以後,也多次慘敗過,但看看君子館、三川口、陳家谷、好水川那些戰役,幾乎戰得只剩下最後一人,都沒有人投降。至於高梁河、岐溝關那兩戰是特例,一個是趙匡義帶頭逃,一個是曹彬帶頭逃,他們都逃跑了,手下人能不逃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追二里地。”姚兕下了一個很短的命令。
大家感到很古怪,為什麼只追兩裡地?
實際如不是為了掩護這幾百名百姓撤離,給他們撤離的時間,姚兕一里地都不想追。
二里地,一會就到了。遠處似乎有影影綽綽的大團軍隊向這邊撲來,但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有將士意猶未盡。還想追一追,不過姚兕勒馬停下,他們不得不停下。
“回去吧。”姚兕說道。
一千多宋軍調轉馬頭向回走。剛剛這一戰他們表現不錯,傷亡不到五十人。卻擊斃了兩三百夏兵。不過姚兕臉色一直陰沉著,回到了松子峁,幾百名百姓也下了山峁,郭家寨的族長一下子撲倒在地,不停地用頭撞地:“謝過姚大將軍,謝過姚大將軍。”
姚兕看著這個貪財的族長,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難道我不撤,違反了宋朝律法嗎?或者說是王巨的命令。那有沒有搞錯,我們一不是士兵,二你只是命令,不是詔書。
我們有難了,向你求救了,你不救沒有人用刀子架你脖子逼你來救,你救了,我們感謝了,還要怎麼樣?
這樣想,姚兕覺得很悲催。
主要這個郭家族以前對宋朝比較忠誠。整個寨子百姓全部去掉了原來的党項姓氏,改姓郭,生活方式與語言。也漸漸漢化。不然姚兕又不會親自出來營救。
算是自己人了,就更不能說什麼了。再說,他們也不知道宋軍的真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