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那個仁多零丁有點難纏。並且他還沒有發兵我境,便將注意打到了慕容頭上。”
“慕容……”
“他是佼仿明公當年拉攏野利族之舉,不過我朝對慕容已經很優待了,除了以理動之,不能再給予什麼恩惠,否則以後越來越尾大不掉。”
慕容族乃是西北大族,若論排名,府州折家當為第一,豐州王家當為第二,不過現在豐家王家不行了,然後是麟州楊家第三,不過楊家幾乎完全漢化,接下來便到了環州慕容,餘下才是綏州高家等大部族。
不過又有人說慕容族不是党項人,而是吐谷渾後裔。
這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現在勢力真的很大,不僅在環州,慶州、鎮戎軍、原州都分散著許多慕容族人。環州據傳有兩萬帳土人,其中慕容族幾乎佔據了四分之一,現在他們的實際勢力,已經隱隱與府家折家相齊並論了。只不過這個大族一直很有想法,不能為宋朝所用。總之,穆掛英這個孃家在宋朝,大多數時間裡扮演的角色很不大光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宋朝軟弱,邊境將士又不大爭氣,朝廷只好多次拉攏,這才使得慕容族首領慕恩慕環等人向宋朝表示有限度的效忠。
不過這兩人已經死了,後人這幾年有點兒想入非非。蔡挺曾在慶州呆過一段時間,他當然知道這個來歷,因此謹慎地說了一句:“要小心哪。”
不要說這大戰之即,就是平時,包括蔡挺在慶州,挾借大順城之戰大捷後,慕容族依然囂張無比。蔡挺都拿他們沒有辦法。
因此蔡挺又說道:“可準確?”
“雙方已暗中聯絡,但有沒有搭成協議,不大清楚。就是搭成協議,有多少慕容參與也不大清楚。”
這個要區別對待的。
但事實比黃驊所說的還要嚴重。就象這次集結強人與壯馬參戰,環州在慕容帶領下,很不理想。
因此王巨與章楶說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姓與國家的關係。
首先說,國家是由國內所有百姓組成的一個組織,而不是皇帝的家。當然,後面一句王巨不敢說了。應當來說,北宋前面幾個皇帝做得也不算太壞。至少在古代,只能如此了。
其次國家與百姓之間的責任與權利。百姓必須要納稅,服從國家的管理,遵守國家的律法,這是百姓的責任。那麼所得就是國家必須保護百姓的安全,替百姓創造一個良好公正的生存環境,這也是國家必須遵守的義務。如果享受到國家的保護,以及種種義務,卻不自發地愛護維護它,這就是對國家的背叛。無論你有沒有投奔敵國,也是國奸。
為什麼有人對國家發牢騷,正是因為他們繳納了稅務。也服從國家的管理,遵守了國家律法,但沒有得到國家的保護,或者在執法過程中,教育、醫療環境、生產中沒有享受到公正的回報,這就是國家的錯。
但貪官、大多數精英公知,實際就是國奸!因為這些人無疑已經享受到了國家最好的回報,卻沒有自發地維護愛護它。
這是一條永遠不會顛破的真理,一千年前能適應。一千年後還能適應。
慕容們這樣做,實際就是背叛了國家。因為他們已經最大限度享受到了國家的回報。比如國家從來不向他們徵任何形式的兩稅,比如國家派出大量士兵在各堡砦裡替他們防禦夏人入侵。比如王巨的這種做法,敵人未來,立即組織百姓撤離,避免敵人的戧害,並且戰後還會略有補償,甚至還打算替他們修建被夏人損毀的部分家園。
因此他們必須遵守他們的責任,那就是要派出強人壯馬主動參戰。
但現在沒有,反而與敵人勾勾搭搭,以至環州官兵無法專心應敵,就是死罪也不為過。
當然,不僅是一部分慕容。
橫山許多部族逃離西夏,投奔宋朝。
梁氏也在側反宋朝的一些蕃戶。還真讓她成功了一些。
原因嘛,實際也簡單,比如官員調解糾紛時沒有做好,讓他們心中認為宋朝做得不公,氣憤之下暗中投奔了西夏。或者被梁氏用銀彈政策收買。或者象慕容這樣自視其大,首鼠兩端。
不過處理這些慕容時,確實得要小心,弄不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馬蜂窩。
之所以王巨讓黃驊說出來這件事,也是讓蔡挺明白仁多零丁難纏,囑咐周永清與趙普小心。
畢竟很多人暫時還不大瞭解仁多零丁的兇悍。
黃驊又說道:“聽說鳴沙城西夏積有大量物資。”
蔡挺搖頭笑道:“你家大郎心也太大了,兵進鳴沙城,得攻破賞移口等關卡,況且鳴沙城的物資早為了這一戰而搬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