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復圭為了保證勝利,又請求保安軍的鄜延都巡檢使白玉帶領近千宋軍,從保安軍直插鬧訛堡的後方。
當大戰爆發時,白玉一千兵馬忽然殺到。敵軍必敗。
李信一口氣說完,幾千將士默默聽著。他們在心中都在盤算著,整個計劃看上去確實很完美。
一個是有心,一個是無心。宋軍這邊士氣也就那麼回事,不過西夏那邊士氣卻是很沮喪。
那麼這一戰勝算就有了八九分。
一旦大捷。收穫將非同小可。
第一是繳獲的器甲戰馬。
第二是物資,西夏發動了幾萬民夫來修堡,都帶著各種物資與器械,現在還沒有全部撤走,只要將他們打敗,這些物資大多就能為自己所得。
第三就是糧草牛羊。這麼多人得吃,西夏人吃的是半葷半素,不僅有糧食,還會有許多牛羊,就象種諤去年那一戰。繳獲了近萬牛羊,實際何止,餘下的都分給了諸將士。
第四朝廷也會有一些獎勵。
這樣想著想著,大多數人眼中就閃著興奮的光芒,發財的機會來了。
李信與種詠看到士氣上來,點點頭,大家士氣上來,勝利又有了一份保障。並且前幾年也有例子。那就是種古種診奇襲折姜會,那次行程更遠,並且深入敵境。面對的敵兵更多。
他們也這樣想……了。
大軍休息了一夜,繼續踏上征程。
其實後世史書常見的地名,比如柔遠寨、荔原堡、大順城、金湯城、白豹城,都不是很遠,只是現在交通不發達,又位於子午山與橫山交界處。山多林茂,宋夏分界。否則即便普通的步行,任何兩處不過一兩日的路程。
他們這一行走的是小道。於是格外慢些。
還未到正午,軍隊抵達鬧訛堡下。
西夏役夫看到宋朝大軍,譁然道:“我們只是修堡,不與漢家爭。”
西夏人多稱宋朝為漢家,中國,罕稱宋朝,這也是多數黨項人對宋王朝的不認可。
李信不理睬,他看了看,兩個堡都修了十幾天,天數不多,不過人數多,有的地方都修了一個好樣,堡牆大半人高了,不過還有幾個豁口。他騎在馬上,看著東西兩邊的豁口,下令兩支騎兵,也就是那支蕃騎與保捷騎,讓他們衝過去。
西夏人看到“講理”不行,只好反抗。
在西夏密集弓箭的射擊下,兩支騎兵迅速犧牲了十幾人,李信只好下令撤退。
這也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就連康成在後邊看著,敵人計程車兵數量真不多,多是役夫在反抗射擊。只要衝進堡內,大捷就有了,頂多是得付出多少犧牲。況且後方還會有一支強力的援軍即將到達呢。
李信又下了命令,讓兩支步軍在前方掩護,兩支騎兵在後面攻擊。
一般宋朝戰術是蕃軍在前衝殺,能撕破對方的陣型,後面禁軍跟上。若是蕃軍都撕不開對方陣型,即便派上禁軍作用也不大了。不但李信,種諤如此,王韶如此。只有呂惠卿異想天開,進行改革,蕃漢雜間進攻,結果失敗了。
然而面對一群嚇變了色的役夫,還需如此嗎?
誰料到,隨著宋軍進攻力度的加大,堡內反擊的弓箭卻更密集了。
而且這是戰役型的大堡,對地勢選擇十分慎重,比如大順城的前身是西夏後橋寨,它在西山之東,范仲淹與蕃將趙明奪下後,立即在西山之西築城。再比如疆砟堡,也在山坡之東,王巨奪下後,將此堡毀去,改在坡西重新築堡,命名為安疆堡。
之所以這麼做,取的就是地勢之利。
鬧訛堡也是如此,築在嶺東,居高臨下。
西夏人頑強反擊下,這次進攻又不果。
李信無奈,只好下令三軍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