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究竟如何,天知道呢?

…………

天知道呢?

有可能這段歷史只是時間長河裡的一朵浪花,但它真的很重要。

比如朱無璋的政策,朱元璋差了嗎。他的能力不比太祖差的。或者說殺貪官錯了嗎?其實也是借鑑了宋朝的弊病,宋朝士大夫那麼高的薪酬還不滿足,人人為私,那麼何必用那麼多的民脂民膏養這群貪得無厭的官員。所以低薪,所以殺貪官。

時間長河再過幾百年。同樣證明朱元璋政策是錯識的,反而內鬥在明朝更加重。

想一想漢唐的威風,再想一想後面的對內強橫,對外軟弱的歷史,能不讓人嘆息。實際起點就是這幾年。

熙寧三年的春天則是這個變化的起點。

春天來了,桃花還沒有開。桃樹依然是光禿禿的,但是那些褐色的樹枝上星星點點亮色,多少讓人感到那種暖意即將到來。

雖然王宅不小,卻以房屋為主,綠地空間卻很小。於是窗戶的幾株桃樹也成了王巨家最大的亮點。

王巨讓瓊娘沏茶,然後看著眼前的兩個人,一個是章惇,一個是新貴,曾布。

春天到來,某些人所等的機會也到來了。

青苗法,故名思義,春荒之時發貸錢。秋收收貸錢。

但王安石準備籌集的青苗貸是一千七百萬貫,這個錢相對於宋朝經濟來說,並不算多。然而青苗法之來由,是針對農村青黃不接,大地主對百姓發放高利貸而去的,也就是物件是貧困農民。

想一想,一個富裕的國家農民能佔其中多少經濟吧。

如果原來物件是北方四路,那麼一路得發放四百多萬貫青苗貸。這個數字可能還不大清楚,還能換算一下。北方百姓多以麥粟為主糧,一斗麥不過三十文錢。一斗粟不過十文錢,如果換成麥,則是發放近六億鬥麥,十七億鬥粟。

打算北方四路五千萬戶吧,那麼一戶全部放麥貸則是十二斗,放粟則是三十多鬥,宋朝內治還可以的,能放那麼多青苗貸嗎?或者再做一個比喻,整個宋朝的兩稅,高者不過五億多,中者是四億多,有時候災害大了,也有三億多。再看看青苗貸換算成麥粟後的數字!

放不下去怎麼辦?於是往城市裡放,往南方放。

好了,王安石與呂惠卿所承諾的不攤派,不擴大,一起不攻而破。

再說青苗貸本身的收穫,現在沒有,但在最高峰時,淨收入達到四百多萬貫,這是官府在經營,淨收入是四百多萬貫,毛收入可能會有八百萬貫。

八百萬貫,如果按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人民幣價值來計算,最少達到了四十億人民幣,按照宋朝此時人口,每人要攤派三十多元人民幣。請不要忘記了,這是在宋朝,一個落後的年代,可能全世界所有國家總稅賦不過兩億來貫。而且與銀行性質不同,銀行發放的物件是商人,企業家,它發放的物件則是平民百姓。

然而為什麼王巨不推出更先進的銀行措施,只請問一句,貨幣呢?難道成立銀行,也以布帛為貨幣嗎?

所以隨著春天到來,青苗法所產生的弊病越來越多。

來了!

這麼多漏洞,況且去年起在司馬光等人宣傳下,變法與呂惠卿就已經被醜化。如何不來!

先是範鎮上書,常平倉起於漢之盛時,賤則貴而斂之恐傷也,貴則賤而散之恐傷民。這就是常平倉的用意,糧賤了,國家出錢帛購買,提高糧價,提高農民收入,糧貴了,則將常平倉的儲糧賣出,調控糧價,打壓奸商的囤積居奇。表面上看是對的,實際呢,這個糧食儲存的損耗,範先生,你看到了嗎?然而正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頗迷惑人。

然後範鎮又說,而青苗者,唐衰亂之世忽為,苗者青在田,錢估其直,收斂未畢,而必其償,是盜蹠之法也。今以盜蹠之法而變唐、虞不易之政,此人情所以不安。迺者天雨,毛地生毛,天鳴地裂,皆民勞之象也。惟陛下觀天地之變,罷青苗之舉。

右正言李常與孫覺接著上書,青苗法起初說是二分利,只試驗於河北陝西數路,不得抑配。然而提舉官則以多散為功,包括京城都變成了三分利。然後強行抑配,不管需不需要這個青苗貸,第一等戶給十五貫,第二等給十貫,第三等給五貫。第四等給一貫五百,第五等給一貫。民間喧然,而王廣廉人等,則稱民間歡欣鼓舞,歌頌聖德。

這確實是事實,那麼當真一點都不好嗎。不久李定來了,他說是好的,然而同樣是事實,這個原因何在?

於是趙頊下詔,諸路常平、廣惠倉散給青苗錢。本為惠恤貧乏,並取民情願,今慮官吏不體此意,追呼均配抑勒,反成搔擾。其令諸路提點刑獄官體量覺察,違者禁止立以名聞,敢沮遏願請者,案罰亦如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詔書到了中書。曾公亮與陳昇之感到不對,取詔,削去最後一句。

為什麼要削。既然施行了青苗法,想不抑配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不變法,不斂財。

只能說詔書警告一下,讓各地官員不能做得太過份罷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