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知道了,兒臣也沒有袒護誰,只是希望他們不要相互攻擊,傷了和氣。”
“這就對了,而且輕泥懷側的事,也與司馬光無關,他老成持重,斷斷不會做出如此通敵的事。”
“兒臣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這時候高滔滔與趙頊都忽視了一件事,唐朝太和五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請降,李德裕派兵入據其城。訊息傳到朝中,牛僧孺卻說,李德裕收復了一個維州不算什麼,與吐蕃人關係惡化,那才不划算呢。因此牛僧孺請唐文宗下詔讓李德裕將維州還給吐蕃,並且派人縛還悉怛謀及從者,交給吐蕃官吏,讓吐蕃人盡殺於維州城。
難道牛僧孺通敵?
不往這上面想,加上司馬光滿嘴仁義道德,那就被迷惑了。所以王巨在驛館幸慶,幸慶提前搭上了趙頊這根線,否則他自己就慘了。
當然,高滔滔有高滔滔的想法。
兩人都是人才,最好不要來一場火拼。
高滔滔又說道:“募役法?”
“恐怕有些爭議,因此兒臣當時沒有問。”
“你將他召到宮中問一問,可以做一個參考,這個差役哀家也聽聞了,確實苦了百姓。”
“母后,二八分制與坊場河渡制實行下去,會緩一緩差役。”
“那緩的也有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兒臣這就召他進宮詢問。”
王巨剛要休息呢,又被喊到皇宮。
“王巨,那個募役法你似乎言猶未盡。”
“陛下,這個真麻煩,”王巨有些後悔了。
在王安石諸多改革中,也有許多爭議比較少的,這一類按照效果可分成數類,一種爭議少,見效不大,卻是真正的勞民之舉,如保馬法。一種爭議少,見效大,也是益民之舉,如二八分制,將兵法,坊場河渡制。倉法。
還有一種就是爭議很大的,比如通商法,也就是市易法。均輸法,青苗法。還有這個免役法。
所以王巨後悔自己說漏了嘴。
“說說吧,朕權當是參考。”
到時候你就不參考了,王巨心道。他想了想說道:“若此,請兩位太后於簾後聆聽。”
“咦。”
“說到它,就要說到高曹兩家,故臣請兩位太后聆聽。”
趙禎臉色立即變了變,不過差役弊病太多了,他想了想說:“你先吃茶。桌上還有幾個果子,就是粗糙一點,不過也沒有關係,你不是奢侈的大臣。”
趙念奴轉告,趙頊真聽了,有時候熬夜批閱一些奏章,便讓太監端來果子,或者湯,滋補一下。但再三叮囑,讓朕不餓著就行了。不能奢華。可能這對於王巨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好訊息。只要趙頊多熬兩年,將司馬光熬下去。一切便ok了。
一會兒趙頊又從後面轉出來,說道:“王巨,隨朕來。”
他帶著王巨來到後宮。
路上有一些宮女盯著王巨看,還有膽大的在小聲議論。
“他就是那個王巨啊。”
“就是他。”
“好年青,就是黑,不象傳聞中的那個美將領。”
“你不懂,這是為了渠工吃苦的。”
趙頊不由喝斥道:“退下。”
幾個小宮女吐著舌頭,退開了。
主要王巨年青,若是老頭子來了。她們才沒興趣看呢。王巨也不由一笑,但趙頊對王巨很放心。至少在這上面比較放心。看看那個瓊娘子,倒貼。王巨都不要,這也是一種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