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錢,蘇東坡不是沒錢,之前官職一直不低,但他不會理財,有錢了,吃喝玩樂,將錢花光了。詩案發生後,貶到黃州,手中沒了錢,這才將小妾送人,確實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了。另外說明蘇東坡雖然不會理財,但做官沒有貪墨,否則貪一貪,也不會困窘到那一步。
其次一個問題便是蘇東坡不願吃苦,黃州到汝州路途真遙遠嗎?黃州就是黃岡,汝州在南陽的北邊,從黃州到汝州肯定沒有大道,但自黃州可以去安州,由安州到隨州,隨州到唐州,唐州便可以到達汝州,此乃宋朝平荊南湖南之大道,也是狄青率蕃騎南下平南之大道,幾千幾萬軍隊與糧草都可以通行,難道一家子車馬不能通行?從這條道又能有多遠,還不及開封到長安之遠呢。但坐這種落後的車子哪裡有做船快活。因此一家子坐船,坐船豈能不兜大圈子,好大的圈子,黃州下到潤州,潤州轉大運河到京城,再從京城由車馬轉到汝州,兜了這麼大圈子,省的也不過是唐州到黃州這幾百裡的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可能是另一個原因,蘇東坡想繞一下道,這一繞道便能在京城逗留一下。那麼就有著很多的機會,甚至就留任京城了。不過路上發生了太多的事,又看到常州有空缺出來,這才請求朝廷讓他留任常州。
實際能吃苦,即便到巴蜀也不遠,呂餘慶臨時授予重任。不足二十天便從京城到達成都。為何,騎馬去的!
如果走水路,兩個月都休想到達。
所以王巨才說了這句話。
離立春節還有十六七天。一行人若趕得快,足以能到達成都了。
“但我們為什麼去成都府?”全二長子糊塗了。鄭國渠是在陝西,不在四川哪。
“莫要多問。”
一行人匆匆收拾好行李,出了京城。
…………
“水中壩,江東圩,開設淤田,置洩水區,束水衝沙,引黃入濟?”趙頊喃喃道。
實際那天王巨說的只是一個大概。為什麼群臣感到驚豔,無他故,因為王巨所說的幾乎可以做為整個大宋未來幾十年水利的總綱!
不是那一個區域,而是整個大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沈括的那篇圩田五說頗有名氣,為什麼有人反對萬春圩,因為他們提出五個觀點,一是排去二十里的水面為圩,上流汛漲時。減少了二十里湖面的歸宿,洪峰氾濫,便易造成水災。這一條與王巨再三提及的。一定要保持河道暢通與大量的深水湖做蓄洪區觀點是一致的。其次萬春圩北近荊山,用山麓做堤,長江之水從山峽流過,便會直灌荊山之東,造成災害。第三,有人認為秦家圩下面有蛟龍出沒,於是才屢次破圩。第四萬春圩荒廢之後,有一百多家在這裡採茭為生,一旦復湖為圩。一百多戶會失業會反抗。第五圩東南便是大湖,堤岸不斷受風浪衝擊。時間久了就難以保持堅固。
沈括針對這個五個觀點,用圩田五說一一展開了反駁。
因此沈括的圩田五說。有著極大的侷限性,它只侷限於萬春圩的本身,而不是象王巨那樣,大筆一畫,從洞庭湖開始,一直到太湖為止。這會開發多少江東圩,也不要說別的了,只是巢湖到長江,也就是孫曹僵持的裕溪河一帶,就這麼大一點面積,以後圩田面積達到了一百多萬畝。它的面積僅是江東的百分之一。但現在呢,只有幾十個小得可憐的圩蕩子。
沈括可能當時想法有些侷限,可能也怕引起更大的爭議,所以只放在萬春圩上,大家也沒有太注意。然而現在王巨大筆一畫,這些大佬再看著萬春圩的產量,當年便得租糧三萬六千斛,菰蒲桑各項收入五百緡,這僅是租糧,實際收入可能乘以十,也就是一個萬春圩糧食便增產了三十幾萬斛,一斛十鬥,因為稻穀比較重,一斛相當於一點三到一點四石,也就是實際糧食收入超過了四十萬石!高低肥瘦平均起來的畝產達到了三石多!
還有其成本,修這個圩總成本只有三萬斛粟,江南粟真的不值錢,這個粟恐怕不足三千貫。另外還有四萬錢,也就是四百貫。
當然,肯定不止了。這中間肯定也有一些“非常規手段”,不然這個成本造幾個陡門也不夠。
其二當地百姓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一聽修建萬春圩,百姓紛紛支援,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所以迅速在十天之內集結了一萬四千多名無償來的民夫,五天便燒去雜草,四十天便修起一道寬六丈、高一丈二尺,長達八十四里的大圩埂,並值數萬株桑樹。又用四十天將圩內良田規劃妥當,修好五座水門。
這是江東,陝西不可能有這個條件了。
但是不是意味著大多數江東地區都可以學習萬春圩?
一個萬春圩不就是幾千貫錢嗎,十個萬春圩也不過幾萬貫錢嗎,十個萬春圩卻能得到四百萬石糧食!但江東面積何其之大,不要說十個,就是一百個相彷彿的圩田也能修得起哪。一百個萬春圩……大家都不敢想了。
因此王巨將江東圩從萬春圩放大到整個江東,大臣們再看著萬春圩的種種奏報與資料,立即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然而江東圩只是王巨所說的一部分,甚至南方山區幾萬幾十萬頃的小型水利,黃河中下游幾十萬頃的淤田,還有鄭國渠!
宋朝以後什麼也不要做,只要將王巨所說的這些辦好了,百年之內,都不用為糧食而擔憂了。
況且還有這條治河之策。
“王巨真沒有聽說過沈氏兄弟的萬春圩?”
“大約沒有,沈括就在京城,若是聽說過,此次王巨必會請他出來相助。不過以臣想,雖未聽說過沈氏兄弟與萬春圩,但想來一定會聽過類似的言論。只是傳到陝西后,事情走了樣,王巨也不相信。不過這卻讓他產生了靈感。”韓維說道。
“這也很不了得。”
“是啊,韓公問,你可去過江南。王巨說沒有。韓公再問,那你如何得知?王巨說,下官在華池縣,看到許多地圖,對照地勢,豈能不知道,難道韓公看不出嗎?韓公與諸臣頓時語塞了良久。”
“哈哈哈,這倒不是不可能,當時我朝平滅蜀國,太祖同樣也是看著地圖,便能指點江山,如果王巨對水利精通,看著地圖,分析天下水利,也不是不可。”(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