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著兩份奏呈,趙曙便問:“韓卿,怎麼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陛下,調兵那是不行了,再撥出一百萬錢帛緊急送到慶州,詔書蔡挺,只要他守住各砦堡不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可。”
這句話說得不公平,西夏興沖沖而來,來了就要打,要麼就是攻破各堡砦甚至慶州城,那蔡挺肯定有過了。要麼守住不失,那也等於是打敗了西夏人,怎能說不求有功呢?
“那就這樣吧,”趙曙說道,在這之前,朝廷在蔡挺再三軟硬兼逼下,又討去了四五十萬錢帛,現在又撥出一百萬。前前後後幾乎達到了兩百萬。雖說少了一點,可國家不是財政緊張嗎,也能對得起蔡挺。
趙曙讓韓琦寫草詔,又問了一句:“朕對西夏不薄,為何西夏如此?”
道理簡單。軟哪,不欺負你欺負誰?就象遼國河曲之戰大敗,但不久又派偏軍直攻到興慶府下,西夏人敢不敢動?再如後來的太祖,那一戰打後,美帝只能弄一些小動作。敢不敢用兵?當然,人品若是讓後人敗光了,那就不大好說了。
但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沒有人回答。
趙曙又問了一句:“若是朕禁歲賜互市,西夏會有何反應?”
文彥博立即說道:“陛下。不妥,若禁之,西夏必然惱羞成怒,舉國來犯,那時候會更麻煩。不如等慶州之戰結束後,再來想辦法。”
趙曙想了想,似乎也有道理,慶州一戰。打勝了是一個局面,打敗了又是另外一個局面,現在商議這事兒。過早了。
於是離開政事堂,回到皇宮,然而卻派人將趙頊喊來。
“頊兒,你寫一封信去慶州,詢問王巨,如禁歲賜互市會有何後果?”他也不是傻子。完全聽信文彥博忽悠。不過在政事堂不好深說,就是問王巨。放在政事堂就成詔書了,兩府幾個重臣如何想?
當然。這也不是替兒子培養班底,王巨現在還小,也沒有那進入班底的資格。
趙頊奇怪地問:“父皇,為何想起來讓兒臣詢問這件事?”
“西夏果然不久後即將入侵慶州。”
“咦,王巨真有眼光哪。”
趙曙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兒子說得對啊,不要看人家小,去年就看出來了,但王巨將所有分析,所有西夏出兵的理由一一寫了出來,朝堂幾個重臣,還不能做出判斷。一大群宰相,竟然不如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
不能比,一比連趙曙自己也會慚愧。
實際趙頊還真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在心中慶幸,果然入侵,王巨這一關過去了,否則王巨會很慘的。
“另外再問他一件事,他上次說的那個鹽,朕有點想不明白,就算朕不顧國家鹽政收入,以本價調出大量解鹽到前線,然而這個差價,必然導致九成本價鹽流失出去,前線百姓不但沒有得到本價鹽,相反的,國家鹽政也受到了損失。”上次王巨在說,他在簾後聽,說得對能稱讚,說得錯,只要不失大體,他也不會責怪,畢竟歲數小了。
現在他沒有再將王巨當成毛頭小青年看了,既然說了,肯定有必行的理由,但他真想不明白啊。
“好,兒臣寫信問一問。”
“再讓他勿必申張。”趙曙又說道。這事兒不能傳,一傳兩府宰相丟臉,自己也丟臉。
“不會的,王巨嘴巴很嚴,姑姑那件事,至今無人知曉。”
“你姑姑也在胡鬧,”趙曙不悅地說,一個堂堂公主,居然能跑到了邊境,成何體統?這是運氣好啊,不然成了西夏人的俘虜,那才笑掉了所有人的大牙。
趙頊撓腦袋,也在好笑。
他又放下手,問:“父皇,西夏出動了多少軍隊?”
“眼下慶州還沒有得到具體訊息,不過自七月底,西夏人就在點集軍隊,估計兵力不會少。”
“環慶路有多少兵馬?”
“四十幾營吧,外加一些強人壯馬。”
“這樣啊,慶州會有危險的。”趙頊又說。
這也是王巨的第三關,他手下的將士變得更強大,但終不能與李靖部下相比,他與姚兕皆不錯,但合在一起,也必然不及李靖。因此非是敵人多多益善的,若是西夏僅派一萬人圍攻荔原堡與華池,說不定能讓王巨一口全部吞下。若是兩萬兵馬,那就看雙方的謀劃與指揮能力了。若是三四萬兵馬,王巨還是很兇險。
當然,這一戰挺過去,即便韓琦,也不敢否認王巨能力了,加上他與趙頊的私交,一戰過後,數月過後,青雲直上之時!(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