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是,子深兄,我在想一件事,西夏那個小國主到處大肆招攬我朝邊境的落魄文人,如果我也找幾個落魄文人,製造一些假像,讓他們有藉口投奔到山那邊如何?”
“這似乎倒是一個辦法……”葛少華想了一下又說道:“但未必妥當,一是他們未必能躲過西夏人的盤問,也必然盤問,包括那個景詢與宋吉。二是他們未必能得到重用,得不到重用價值不大,得到重用,他們的官職可能都比子安你的高,在那邊享受榮華富貴,如何能保證他們的忠心?”
“如果由蔡公出面呢?”
“蔡公出面,地位是足夠了,但還有一條也制約著,這與種世衡用那個野和尚王嵩不同,這個潛伏時間很長,可是我朝官制,幾年一遷徙,就說慶州知州吧,嘉佑八年是韓絳,治平元年二年是孫長卿,治平二年到今年春天是孫沔,現在又換成蔡公,短短几年內便換了四任知州。程公在延州呆了好幾年,這已是特例了。因此邊境的政策缺少了延續性,如果在邊境幾個要州遷調,還能控制潛伏的文士,如果調回中原或江南,那幾個棋子便不能控制了。除非能影響到官家,由官家親自主持。但想影響到官家,好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巨摸了摸下巴,今年他是影響不到“官家”,但明年呢?
葛少華又說道:“其實子安,你做得很好了,若再立下幾場戰功,又有了政績,再將那本數學書推出來,那就是文武全才,說不定就能影響到官家。但太年青了,就包括這次設計讓蔡公來慶州,花費了子安你多少精力?如果歲數跟上,直接擔任慶州知州呢,何須如此費事?”
雖說蔡挺來到慶州,看似比前兩屆知州都要好得多。然而葛少華仍然很懷疑,至少認為蔡挺軍事才華遠不及王巨。
王巨有些苦笑。
“子深,你太小視了蔡公。”
若論軍事值,在王巨眼中,如今宋朝滿朝文武軍事值最高的乃是蔡挺,不是王韶與章楶,這兩人成長起來,那會將蔡挺遠遠甩在身後,然而現在這兩人正在成長中,王韶快要追上蔡挺了,但現在還達不到蔡挺高度。
種諤也不行,巔峰時的種諤都不及現在的蔡挺,別看種諤名氣大。無論五路伐夏之敗,還是永樂城之殤,都有種諤的責任。
自己,自己也不行。
別看自己在華池縣打得威風,縣小,兵力少。放在環慶路,兵力多,地方大,若交給自己指揮,馬上就會出現馬腳了,有金手指也不行,一旦細節未注意,便能讓敵人進一步放大,最終導致大敗。
就這個一畝三分地,讓自己經營剛剛好。
不過葛少華說得也有理。
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但是自己的年齡與官職制約著,不能用上了。
想到這裡,他又看了看那塊賀蘭硯,這個賀蘭硯若用得好,同樣會讓西夏人致命,但同樣的道理,自己官職不夠,手中的財富也不夠,是好計策,卻不能馬上派上用場。
“子安,你打算怎麼辦?”
“好辦,你想一想,為什麼他們不敢傷人,也沒有動其他人的財貨?”
“西夏那邊需要我朝的物資。”
“還不僅如此,與我朝一樣,這一個私商,涉及到利益圈太大,西夏是半封建制……一半是我朝的皇權集中制度,一半是各族聯盟制度,除了少數酋長外,餘下的酋長手中都有一定的自治權。而那邊參與私商的多是山那邊的各族有影響的人物。同時那邊又是役兵制,除了少數常駐兵外,餘下的兵士多出自他們各個部族丁壯。我朝官員都不敢嚴查青鹽,那邊當真敢完全禁止私商?”
“他們只禁酒。”
“我朝只禁青鹽。”
“青鹽市場更大。”
“對了,就是這個市場,假如我給他們足夠大的市場,那個小葉子敢不敢強行禁之?其實兩國戰爭有很多種形式,軍事戰爭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外交戰爭,商業戰爭,貨幣戰爭。西夏想禁燒酒,那我不妨給他們來場燒酒戰爭。”
“燒酒戰爭?”
“不錯,不久我會給這個毛頭小子上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不過在這之前,我必須要了解一下情況。”
“這個容易瞭解。”
“恩,不要動用那邊的人,也不要動用踏白軍,只要在其他私商交易時認真打聽一下就可以了。”
但王巨也疏忽了燒酒的威力,正在他派人打聽訊息時,蔡挺將他喊到慶州,一見面就說:“西夏那邊禁了燒酒?”
“蔡公也知道了?”
“這麼大的事,老夫怎能不知道?”
“大嘛?”王巨讓蔡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弄糊塗了。可能對於他來說,算是一件大事,但放在環慶路,它算屁的大事啊?
“這個就有點麻煩了。”蔡挺為難地說。
王巨更糊塗了,奇怪地問:“蔡公,下官不解哪。”(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