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正逛著,李三狗走來了。王巨道:“你們先走走。”
然後他與李三狗來到一邊,李三狗說道:“已招滿了九百五十人。”
“那就好。”
這也不能再招了。再招那是超超級滿員,也不象話了。
“王知縣。要麼將荔原堡那一營也招滿,或者招成五百人。”
“不行,那樣太招人眼。不過若有可能,倒是能將保捷軍招成五百騎。”
“這有何區別,難道你也岐視蕃人?”
“三狗叔,說話得憑良心哪。”
“我說錯了。”李三狗道,真不能說王巨岐視蕃人,相反的,對蕃人還十分看重,因此李三狗主動認錯,又問:“那為什麼?”
“為什麼你們蕃人喜歡結族而居?我們也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就比如這些擴編,不僅在華池縣各蕃族裡挑選人手,也挑到安化縣了。鬧得動靜太大了,最後必然引起大家的不滿意。再說,我們將強壯的人手全挑選了,沒有勇悍之輩帶領,那些強人與壯馬也等於散了。現在各蕃族多數挪到後方,大戰來臨之時,也可以從容聚集,他們也是一股強大的實力。但必須得有人帶領,才能形成力量。我這樣說,你明白嗎?”
實際是王巨怕朝廷擔心。
一個小縣一千五百名蕃騎,各族地離得又不遠,若有一個強大的人將這麼多蕃騎號召起來,什麼事都能發生。
就象當初李繼遷一樣,開始李繼遷能有多少兵馬?
或者說老蕃將趙明手下的蕃兵更多,不過各蕃寨離得很遠,而且蕃騎很少,多是更散亂的強人與壯馬。
在宋朝,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已經有了很大的市場。
這一點必須要考慮的。
但增加保捷,就不會有那麼多顧慮,若是王巨有能力有財力,那怕增加兩營保捷騎兵,孫沔多半都不會反對。
當然,沒必要向李三狗解釋了,那會讓李三狗心冷的。
“那也是,不過要訓練保捷,宜早不宜晚。”
“不錯,我這就去慶州城,”王巨道。
王巨立即丟失李妃兒,又與葛少華商議了一會,兩個迅速騎馬去了慶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速度也要快。
想要增加保捷,只能從義勇著手。
正好義勇正在集訓,過了這段時間,義勇散去了,就無法再挑了。而且從義勇挑選保捷,第一要徵得本人與家人同意,三丁刺一本來就是一場悲劇,王巨可不想造成更大的悲劇。第二必須是真正家中有三丁,至少是兩丁以上,而且另一丁並不擔負任何兵役、差役,身體同樣也要健康。本人進入軍中,家人還有兄弟照料,這才不會引起怨懟。後面一條如同王巨的二叔,雖然因為王嵬養了很多孩子,王巨二嬸對王嵬收養王巨兄妹有一些怨言。但沒有王嵬,王巨會更慘。
本人的武藝,本人與家人的同意,必須是家有二丁以上者。
仁義有了,可挑選的難度也增加了,這也要時間。可集訓的時間剩下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