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談不上什麼遠見吧,只能說多思多想,不要留下太多把柄授予別人之手。”
然而這些還不是可怕的。
最怕的就是孫沔不走,今年李諒祚吃了大虧,也來不及調兵遣將了,拖一拖同樣也要拖到明年秋後,但那時他為了報復,會對慶州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
如果蔡挺來到慶州,可能依然靠環慶路一州兵力將西夏人擊退,那麼對糧價影響不大。如果孫沔在,到時候必然束手無策,請求援兵支援。三軍未發,糧草先後,大量官兵援救慶州,這個糧價又會瘋漲。
若是有人對自己不快活,那麼這三戰不是功勞,反成挑起了事端。這個酒更不是功勞,反成了抬高糧價的主兇。
從這時候起,宋朝已經正式進入顛倒黑白的世界,什麼妖蛾子都能發生。
於是王巨說道:“子深兄,麻煩你再去一趟京城,聽一聽朝堂的動靜,特別是有關西北,有關環慶路的議論。”
“好。”
葛少華悄悄離開華池城。
王巨繼續走寨串村。
就在這時候,孫沔派人傳令,讓他去慶州議事。
王巨來到慶州,孫沔不僅喊他一人過來,還有環州的官員,以及慶州本州的官員,以及前線主要幾個將領,包括姚兕。
許多官員王巨都不認識,不過大家都驚訝地看著王巨。
有的人心想,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但有人也吃味地想,這小子年青氣盛,不怕死,蒙對了。
孫沔掃視了大家一眼,也看到諸人的表情,心中暗想,你們想錯了,這小子起點可比你們高得多,只是歲數小,朝廷暫時不好重用。
他抬手讓大家坐下,拿出一張大地圖,上面標註了一道紅線,說道:“各位,西夏年年來抄掠,然而國家這幾年災害連連,不便大動干戈。”
這是替他貪懦的表現自圓自說,許多人心中很不服氣,東澗谷一戰,完全可以挾大勝之勢,將餘下幾路抄掠的西夏兵馬殲滅。結果呢,華池縣這個小知縣都打到人家老巢裡了,你還不敢動兵。這個動兵要多少財政?若打得好,僅是擄來的戰馬,就足以變相地替國家將獎勵與撫卹的錢帛節約下來了。
特別那個節度使,更讓大多數官員將領不服氣。
然而孫沔是老臣,資歷淺,對待同志能象冬天一般地殘酷無情,因此也沒有人敢與他爭辨。
孫沔也不會考慮大家的感受,繼續說道:“環慶路有許多蕃落,強人,壯馬,而他們的家人多在前線,是受西夏人抄掠的重災區。老夫打算將前線各個蕃寨往後遷徙,這樣西夏人就無法來邊境抄掠了。即便他們敢深入,也能來得及堅壁清野,或者將百姓轉移到各個堡砦,增加各堡各砦的防禦能力。諸位意下如何?”
應當來說,這次李諒祚讓王巨弄噁心了,可環慶路官員也讓李諒祚弄噁心了。
象去年那樣,西夏人來了,來了就燒殺搶掠,這個樑子越結越深,可能有些宋朝官員反而喜歡李諒祚這麼幹,能逼得前線諸蕃人徹底與宋朝走到一起。
但今年李諒祚突然變得聰明起來,抄掠為輔,脅迫勸說前線諸蕃寨投降西夏為主。還真讓他弄成功了,有好幾個寨子隨著西夏將士逃到山那邊去。
若真成功了,可能會動搖環慶路的根基,畢竟諸蕃兵才是環慶路最強的戰鬥力。
於是孫沔想出了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然而他一句話說完後,諸官員面面相覷。
環慶路的問題不是如何保護蕃人,而是如何擊敗西夏人,讓他們不敢來抄掠與入侵。
不敢打,將蕃人轉移到後方有什麼用?
遷徙說出來容易,只有兩個字。
但環慶路仍然以梁峁地形為主,可供耕種與遊牧的河谷土塬並不多,並且多數已經有各村寨百姓定居了。前方這麼多蕃寨遷徙到後方,往哪兒安置?難道讓原來的百姓將他們開墾出來的土地讓出來,將家園讓出來,轉移送給這些蕃人?
誰願意啊?
這個弄不好,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麻煩。於是有人看著王巨,那意思分明是在說,你是最大的功臣,請說話吧。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