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謙又擔心又激動,未注意,張玉在邊上卻聽很清楚。蕃落軍也是騎兵,不過哪兒有那麼多馬,名為騎兵,實為步騎混合軍種,至於宋朝的騎兵更慘,兩三人才能夥一匹馬。王巨說了蕃騎,而不是蕃落,那肯定是標準的騎兵營了。
“有這個想法。”
“那來的馬?”
“到時候看吧。”王巨說道。
吃過了飯,李三狗找到王巨:“大郎。”
“三狗叔,你這個稱呼還真有點亂。”
“那就王知縣吧,山那邊……”
“怎麼,看到你當年的手下,心又被勾了起來?”
李三狗嘿嘿一樂。
“三狗叔,你在野利族威望究竟有多高,能有多少人聽你的?”
“小狗子當年是我手下兵士,肯定與他人不同,不過我想其他族人,也有不少能聽我的勸。”
“山那邊還有多少野利族人?”
“這個哪裡知道,但想,比以前要少了很多,”李三狗眼中黯然。這就是西夏古怪的人口問題。
西夏究竟有多少人口,誰也弄不清,有人說四五十萬戶,有人說七八十萬戶,還有少數說近百萬戶。西夏有多少士兵,同樣是一個謎面,有人說三十萬,有人說五十萬。
有一次王巨問起李三狗,李三狗同樣不清楚,畢竟他曾是野利遇乞手下得力大將,但不是主將。不過李三狗認為七八十萬戶比較可靠,至於兵士那得看了,常駐的兵力西夏只有十幾萬人,有的駐紮在河套,有的駐紮在居延海,還有的駐紮在河西走廊,以及宋朝邊境各個地區。另外興慶府外賀蘭山下還有一支常駐軍隊。但西夏是役兵制,一旦戰事到來,人人皆兵,因此也能說是五十萬兵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三狗的情報略有些誤差,實際他逃到宋朝後,因為西夏與遼國交惡,不得不在河套與居延海增加了兵力,如今常駐兵力比李三狗時要多得多,同樣出現了冗兵現象。
再者就是人口增漲的問題,西夏連年交戰,人口增漲緩慢,有時都能出現負增漲。若是生存環境惡劣,再遇到兵事,這個部族規模便會越來越小。
野利族便是如此,最巔峰時便是李元昊娶野利皇后之時,野利兄弟同時掌控著西夏大權,連帶著野利族也掌握了許多水草豐美之地,因此人口急劇膨脹,一度達好幾萬戶子民。
這也是種世衡反間計得功的原因。
野利兄弟權利太大了,即便野利旺榮死了,野利遇乞仍掌握著西夏許多軍國大權,更致命的是野利遇乞後主還有一股強大的族人。這才使李元昊忌憚。
另外還有寧令哥,李元昊想不到後面發生的事,當時還是想扶持寧令哥做為繼承人的,可是後家勢力太大,這讓李元昊十分不喜。並且鮮卑人就有著殺皇后的習慣。
由是種世衡反間計得逞。
李三狗便是在那時逃向宋朝。
後來野利族什麼情況他不知道了,但不用問也能猜出來,西夏有心打壓,野利族人口必然會迅速下降,其規模肯定遠遠不如昔日。
“我來想辦法吧,但這個不能急。”
“謝謝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