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多,可多是舉子,況且那麼多衙役與官員站在邊上呢。
這個也要擔心,那還了得,索性出門就來個清道吧,然後關在家裡面,四面八方派著侍衛看守,那樣是在培養國家優秀接班人哪,還是在培養晉惠帝哪?
但這個最好不要辨,辨起來很麻煩的,他更不想惹高滔滔生氣,於是說道:“皇后責備得對,臣是失誤了。”
“嘉佑五年長公主去了延州吧。”
王巨眼光轉向了趙頊,趙頊搖頭。不過王巨也釋然了,趙頊與趙念奴時常去找自己溜達,哪裡能瞞得過高滔滔。但這事兒過去很久了,即便翻開也不要緊。
“皇后,臣受了先帝密旨,此事保密,臣也承諾過,它永遠爛在心裡,不會對任何人說,恕臣告罪。”
“這也好,說起來你還是有功於皇室的。”
你不說,本宮什麼也知道了,不是本宮,是“予”。
王巨就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司馬光在洛陽住那個樹屋,噁心了王安石。但這個小把戲騙騙老百姓還可以,能騙得了高滔滔麼?
為什麼前面趙頊一死,後面高滔滔就隆重地將司馬光請回京城?
難道真看中了司馬光的操守,那才怪,或者說看中了司馬光當年扶助趙曙為皇嗣之功?看來這後面故事多啊。
“你也不用緊張,我喊你來,是聽到你與潁王常談到一些兵事,頗有些道理,因此想請你看幾道奏章。”
“臣還沒有透過殿試這一關,還是一介草民。”
“草民官員還不都是大宋子民,當年張齊賢身為草民之時,敢攔太祖的御駕,看幾道奏章有何不可?”
“那臣就斗膽看了。”
一個太監從簾後拿出來幾本奏章,遞到王巨手中。
歐陽修的奏章。
不了起歷史的人,對歐陽修會很佩服,畢竟文章寫得太好了。但瞭解的人,往往會產生相反的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前世歐陽修與王巨沒有多大關係,只是想一想,來到了宋朝,實際對歐陽修想法不那麼友好的。但不得不承認,此人才氣了得,而且寫了一筆好字。
第一道奏章寫的是推薦孫沔為邊陲大吏。
王巨回想了一下,似乎此人在環慶做得不錯,後來有可能仕途略有些失意,調到杭州各地,貪暴不法,也就是現在的孫沔不是早年的孫沔。好象還有一個兇悍的妻子邊氏,另外此人比較貪財貪色。其他的就想不起來了。
第二道奏章說慶曆用兵失敗原因乃是國家三十年不用兵,武備不修之故。但經韓琦與范仲淹努力,人謀漸得,武備漸修,只是天下已困,於是屈意忍恥議和。所以李諒祚不聽話了,那麼就應當打。上策直接將西夏滅國了,一勞永逸。中策逐狂敵於黃河之北,以復朔方故地。下策,盡取山界,奪其險守之,以永絕邊患。
否則麟府到秦隴長二千餘里,分為五路,相鄰州軍就有二十四個,兩百個寨堡,都要列兵守之。因此我兵雖眾,不得不分,所分既多,不得不寡。而賊出常舉其國合聚為一而來,因此進不能攻,退不能守……
第三道奏章還是這個意思。
反正范仲淹這個堡寨戰術不能再玩下去。
但是不是這個堡寨戰術一無是處?
王巨想了一會:“皇后,堡砦戰術雖弊病多多,建得越多,分兵就越多。如果不增兵,各堡砦兵力就會單薄,到時候不要御外敵,連守堡砦都做不到了。若是增加兵力,朝廷財政必然越來越吃緊。也如歐陽公所說,我朝雖在陝西駐紮了許多軍隊,因為堡砦再三分兵,兵力不能合一,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
“不錯。”
“但是沒有這些堡寨擋在前面,西夏會不會揚鞭直入?那時候受害的不僅是邊陲百姓,甚至關中,甚至潼關……”
“你與司馬光意見十分吻合。”
司馬光意見?不一定司馬光就是壞人,但沾到軍事,切莫與此人相吻合!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