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公益活動
等到第二天陳尋回來,新秀導演這個節目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當然了,在節目最終章播出之時,熱度依舊非常高。
雖然新秀導演是跟了好聲音等全國海選節目的風,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節目做出了足夠的創新,開啟的角度很新奇,節目也辦的有聲有色。
前兩期節目中,那些前幾名的短片電影都非常出眾,各有各的優點,立意也非常好,用現在最流行的短影片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
而決賽部分同樣精彩。
三部電影都是五百萬的小成本製作,平均票房卻達到了八億多,每一部都堪稱小成本的典範。
這也讓人們不禁思考起來,國內市場為什麼都是那些動不動幾個億投資,卻拍成依託答辯的電影。
真要說國內的編劇和導演沒實力嗎?
不盡然,也許是他們這些觀眾太過寬容,願意為他們幾個億的投資而買單。
看完第三期節目,觀眾們都感受到了電影行業的扭曲。
“現在想想也真是奇怪,他們拿著那麼多的資源拍出一部垃圾,我當初為什麼還想著去支援一下。”
“五十塊錢看《魔都大炮》,和五十塊錢看一部像《動物世界》這樣的好片子,價效比一下子就出來了嘛。”
“那些製作方是真把我們當傻子糊弄啊!”
這些評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出,而是觀眾們在往常的觀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看過那麼多部電影,很多人是真的將那些動不動幾個億,什麼大導演大明星當成了一部電影的基礎配置。
在他們看來,大家都是一樣的配置,演技看上去也還過得去,電影效果好一點差一點很正常。
可是新秀導演這個節目告訴他們,一部電影好不好,純粹看製作方願不願意加大投資。
不是說投資不夠,而是他們選擇了流量明星與迎合市場這種價效比更高的投資方向。
至於劇本?立意?電影評價?
能賺錢就夠了,管他做什麼。
反觀新秀導演決賽,在缺少資源的情況下,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楚嬌顏的《還能與你相見三次》大場景,就會用演技好的素人演員減少開支。
朱某某的《不速來客》基本就一個小屋子,所以資金可以花在請來更有實力的演員身上。
陳尋的《動物世界》,場景不大不小,但人用的有點多,乾脆就自己親自上鏡演男主角。
他們用事實證明,一部電影好壞,和成本沒有太大關係,只與實力和誠意掛鉤。
可以說新秀導演暫時結束了,給觀眾們帶來的觀念衝擊卻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被忘卻的。
這或許能給整個行業帶來一點變化,但誰又說得準呢。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
“新秀導演這種節目才有意思嘛,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節目或者綜藝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