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採訪
隨之時間推移,《我不是藥神》的口碑真正開始發酵。
接下來的幾天中,每天的票房收入都不低於兩億,直接將一眾從業者下巴都要驚掉了。
雖然經濟發展,讓電影院走進更多的大眾,但是動輒幾十塊錢的門票費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賺錢不易,誰又願意用這些錢看一部只有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呢?
還不如等一等,等電影下線,在各大影片平臺上開始播放之後,他們完全可以用會員身份,花個兩三塊錢觀看,或者直接看盜版。
等等黨一直存在著。
因此,縱觀新世紀以來,票房能過十億的都是少數,要是導演能夠拍出一部十億票房的電影,那就算是資深導演,在圈內有了話語權。
而二十億,更是少之又少。
張志文憑藉上一部電影躋身二十億票房俱樂部後,各種邀請和投資那是紛至沓來,可見一斑。
然而《我不是藥神》算是重新整理了記錄。
不單單是二十四小時票房超過五億,將之前的三億票房遠遠甩開,更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高歌猛進。
首周票房就已經快要接近三十億!
按照預測,等到《我不是藥神》下線,很有可能會超過五十億的票房!
這在內地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也讓國內的媒體非常關注著票房的走勢,甚至還有兩三個官方賬號給《我不是藥神》和陳尋表達了讚揚和肯定。
其中,國家醫保局的回覆備受關注。
在電影的末尾,有講述千禧年以來國家醫保局的不斷努力。
他們除了將大眾常用的藥品收錄到醫保外,也在收錄著那些罕見病症的特效藥,納入醫保,讓更多人減輕了負擔。
時代與時俱進,國家醫保局也沒浪費這個極佳的宣傳機會。
在他們的回覆裡,除了感謝陳尋等人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援以外,還發動了一系列計劃。
按照計劃,他們將在各大社交平臺徵詢醫保意見,進一步完善醫保機制,同時發起投票,想要藉著人們的反饋確認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這個舉動自然頗得觀眾們的好感,紛紛為國家醫保貢獻出自己的建議和力量。
至此,《我不是藥神》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成為了百姓們與國家醫保之間的紐帶,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部門,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看樣子我也沒有白費努力。”
比起電影票房的數字跳動,陳尋更關注的是醫保局的動作。
看著醫保工作逐漸推進,看到在網友反饋下,已經有多個罕見病症群體的藥物被納入接下來的醫保計劃,在可見的未來,將有更多罕見病症患者重獲新生,陳尋便感到由衷的開心與成就。
在系統介紹中,陳尋得知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
雖然在他的世界裡,慢粒白血病患者並沒有遭遇這些,特效藥的價格並沒有劇中昂貴,並且早早納入了醫保,但還有許多和劇中慢粒白血病患者相同遭遇的群體和他們一樣。
他選擇這部電影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夠藉著這部電影,去試著調動起大眾的力量,去幫助那些群體。
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救不了太多人,可國家和人民上下一心之時,一切阻礙都不是困難!
這便是他在和薛謙交流後,而立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