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陳尋的選擇,唐漢淵沒有因為對方的名氣大,作品實力強勁,就無腦答應下來。
唐漢淵姿態擺的很端正,先鞠了個躬道:“非常感謝陳老師能夠選擇我,我個人也很喜歡陳老師您的《三體》,但是——”
陳尋聽著唐漢淵的話語,從他前兩句的鋪墊就已經知道會有轉折。
陳尋絲毫不感到意外,問道:“但是什麼?”
他話鋒一轉,接著說道:“陳老師您貌似沒有短篇創作經歷和影視拍攝經歷,我有點擔心您能否適應拍攝的要求。”
聞言,不論是新人導演還是編劇嘉賓們,都側目看來,有些吃驚。
這話聽起來委婉,實際上不信任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唐漢淵自詡是抱著能奪冠的心態來的,看好的編劇也僅有兩位。
一位是資深編劇楚嬌顏,一位是著名影視人戴河。
至於陳尋?
唐漢淵的確很崇拜《三體》,可他是一個理性的人。
喜歡不能作為理由,資歷才獲勝的籌碼!
出乎意料的是,陳尋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轉而問道:“唐學員,我記得你是魔都戲劇學院18屆的學生吧?”
陳尋的不按常理出牌,讓唐漢淵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點了點頭。
陳尋微微頷首,帶著笑意道:“那你應該知道19年的大學生文學創作比賽吧?”
唐漢淵再次點頭。
那是難得一見的全國性大學生文學大賽,他們這些跟創作搭邊的專業,毫無疑問都聽說過。
甚至當時唐漢淵的專業課上,還有教授將其中兩篇作品拿到課堂上進行解讀,言語中滿滿的都是欣賞。
而眾人卻聽的有些迷糊了。
這大賽和唐漢淵的問題有什麼關聯嗎?
只有胡全勇面色微微陰沉。
作為當事人的唐漢淵隱隱有點明白了過來。
沒等他開口說話,陳尋便笑道:“我寫的兩篇短篇,拿到了這個比賽的第一和第二名。”
見少部分人好像想起了什麼,大部分人沒什麼反應後,陳尋補充道:
“那兩篇分別叫做《十八歲出門遠行》與《帶上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