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的久一點,能活到等你回來;我想走的快一點,願來生與你相見。”
“全書完。”
雲海市,雲海有聲工作室中,一間不到五平米的小型播音室裡,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戴著耳機,用充滿磁性的嗓音緩緩說道: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好,我是《天外來物》的有聲主播陳尋,非常感謝大家能夠收聽這部作品,也希望……”
將準備好的完結感言錄完,陳尋操作電腦,將這最後一章直接釋出了出去。
雖然《天外來物》由於過於細膩的情感描寫,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受眾面比較小,但能夠獲得有聲改編機會,還是有一點粉絲基礎的,而且粘性極高。
因此僅僅發出十幾分鍾後,後臺就多出了幾十條評論。
“哇,李景榮這傢伙沒有心,太刀了吧!”
“主播有沒有李景榮地址,我想給他寄點土特產。”
對書中男女主陰陽兩隔的劇情,粉絲們覺得自家刀片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紛紛討伐著原作者李景榮。
不過還有幾條評論點贊量也不少。
“是不是我感覺錯了?怎麼感覺主播在最後幾章的配音技術一下子上了一個臺階?”
“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以前主播聲音也很好聽,但最後幾章真的讓我感覺就像是書中的男主正輕聲念著《天外來物》,那種代入感和畫面感,太強烈了!”
“對啊,有好濃厚的思念情緒,完全體現出了我心中男主在寫下那本自傳小說時的希冀和悵然!”
“已關注,坐等主播的下一本書。”
陳尋看著這些評論,心中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
作為高考時的全省文科狀元,上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陳尋對藝術創作很是痴迷,尤其是文學方面。
在發現符合他口味的優秀作品時,陳尋都會不遺餘力的宣傳出去,想要更多人發現這部作品的魅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選擇在畢業後進入有聲主播行業,想要用自己天生就不錯的嗓音來演繹這些作品。
“叮咚。”
陳尋開啟手機一看,一個名為人模狗樣的傢伙發來了訊息。
“牛啊老陳,你這最後幾章的配音太強大了吧!”
“對了,你現在還沒接其他單子吧?我手上這本書快完結了,還得是你來,換別人我膈應。”
這自稱為人模狗樣的人,就是《天外來物》的作者李景榮,他們也是從配音工作開始認識的。
兩人年齡相仿,又常常討論作品和文學,相似的觀念和不錯的文學底蘊,使他們都將對方奉為知音,關係不錯。
陳尋:“不了。”
“???”
“不會吧,你真準備退出有聲主播行業啊?”
看到李景榮的回覆,陳尋想起這兩個多月以來的經歷,可以說是真的撞破了南牆。
他的理想很美好,只是現實過於殘酷。
在這個大浪淘沙的年代,市場才是最重要的,陳尋卻是背道而馳,選了《天外來物》作為入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