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人丟了他一身臭雞蛋,他也只是笑笑,並不生氣,倒將那扔雞蛋的人愧在當地。
漸漸地,人們開始思考他的主張,不少人覺得他說的不無道理。
現在的宋金蒙古,就像是鷸、蚌和漁夫相爭,只不過看誰是鷸、誰是蚌、誰是漁夫,誰最後得利。
因而以其兩強相爭,不如三足鼎立。
遠交近攻,那是在宋的實力足夠的情況下才可能成功。
況且,史珂琅亦表示出若金先開戰,他亦必帶領武林眾豪俠一戰到底、死而後已的決心。
史珂琅樹立起這種形象所用的時間,其實遠不止丟擲觀點後的兩天,它更多地依靠著他之前的經營、並在後續幾天形成更大影響。
開禧二年三月十四日晚間,史珂琅正在印月臺召集中間人士座談,進一步闡釋主張,立圖拉攏這些人。
就在談論正烈之時,突然有蒙面人衝到他面前,丟了一把刀子而不只是雞蛋或鞋。
那刀去勢凌厲,不過最可怕的不是刀,而是隨後而至的一柄軟劍。
那劍靈如蛇、快如電,銀花點點、顫抖向前,史家公子來不及做出反應,肩胛骨被對穿而過。
血順著刺客拔出的劍飛濺,史珂琅卻猶自強笑。
刺客武功既高,身法也是奇快,在場數十人竟無人攔得住他。
待得刺客遁走,有人發現在印月臺的一根柱子上有這麼幾個字:“『亂』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亦有人認出那軟劍喚作“霧煞”,乃是日前因梅家盜寶之事鬧得沸沸洋洋的楚樂一所有。
更有人說道,楚樂一在前兩日史珂琅首次發聲的藕香榭出現過,必非偶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楚樂一……
青二十七渾身都在發抖:完顏陳和尚一夥捉住她,就是為了要挾楚樂一,叫他去刺史珂琅一劍嗎?
若非如此,根本無法解釋!
那麼,他們在臨安三公子中最終選的是誰?是楊石嗎?
因為決定站在楊石的這邊,所以要制史珂琅於死地?並且是讓楚樂一去完成這個局?
為什麼非楚樂一不可呢?
不對,不是這樣。
青二十七模模糊糊地感覺到這是個更陰險的謀略,可惜的是她的笨腦子直到後來才被畢再遇點醒。
“你記住,誰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誰就是始作俑者。”他玩味的表情令她著『迷』,“從結果往回推,一切昭然若揭。”
這件事顯然極速地發酵了武林對史珂琅的認同,他在保住一條命的同時,獲得了巨大的聲名;而『逼』楚樂一出手,是讓楚樂一自絕於武林。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此舉都會令楚樂一至少在“無垠鎖”裡呆個一、二十年,不能再誤他和餘火的事。
空口無憑,青二十七又無法自證是史珂琅夥同餘火、陳和尚控制她,以威脅楚樂一。
畢再遇說史珂琅背後一定有高人為他設下這一計。
在他年輕時遊歷的一個遠方國家裡,曾有人用這苦肉計贏得了很多中立者的支援。
“是西域的國家麼?幾時帶我瞧瞧去!”青二十七很好奇。
他想了一想說:“那個國家,已經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