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殘忍,但是關於這方面本座都快說膩了,天理昭彰,善惡有報,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而若死不悔改,又何須拉上別人來承擔這些關係呢?
——如今本座該說不該說的,今日都說了,而能領悟多少便是奚夜妖帝自己的本事。
以後奚夜妖帝名垂千古也好,遺臭萬年也罷,總之,末了,奚夜妖帝記得回頭看看,因果輪迴,長路漫漫,可都是奚夜妖帝自己決定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奚夜妖帝的人生是自己選擇,本座未曾強迫奚夜妖帝什麼——嚴格說起來,奚夜妖帝確實被溪榆公主所殺……於是乎,奚夜妖帝說冤枉吧,確實無辜。
但奚夜妖帝自己想想,一開始是誰放縱了溪榆公主這般野心的?
所以,奚夜妖帝須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而奚夜妖帝自己怠慢忘身,所以招惹了殺身之禍,之後又是奚夜妖帝因為死不瞑目,所以遇到了本座……
這中,不管奚夜妖帝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是奚夜妖帝禍不單行後患無窮,其實,說起來與本座關係不大。
而本座以後是得償所願,還是依舊所託非人,亦與奚夜妖帝關係不大。
都是自己選擇,換而言之,節節高升,還是一步錯步步錯,這都是命——是自作孽不可活,而不是天作孽由可違。
而若奚夜妖帝堅持是,本座錯了,那麼本座便也不得不提醒奚夜妖帝一件事——當年奚夜妖帝死於非命,而之後,本座機緣巧合救下了奚夜妖帝。
如此,不知奚夜妖帝覺得這算不算奚夜妖帝自己的善報?
加之,當年溪榆公主之後又死於奚夜妖帝手中,奚夜妖帝大仇得報,如此,不知奚夜妖帝覺不覺得這算不算溪榆公主的惡報?
總不至於奚夜妖帝真的相信這當真是運氣使然而已……”
奚夜妖帝聞言喃喃自語,“本座的惡報就是溪榆的善報,而本座的善報便是溪榆公主的惡報……”
阡苡直言不諱,繼續提醒奚夜妖帝說,“奚夜妖帝自然是可以感嘆自己命運不好,一生之中,大風大浪經歷太多——那麼本座不妨告訴奚夜妖帝——若想解脫,奚夜妖帝大可退位讓賢就是了。
而奚夜妖帝也不能忘了自己在位時謀害過多少人,其實,奚夜妖帝自己也知道,一但自己禪讓了帝王的位置,只怕自己立刻就厄運難逃。
本座自然是在闡述一個奚夜妖帝心知肚明的事實……”
奚夜妖帝聽聞感觸頗深,便趕緊行三拜九叩之禮,“上神之恩,奚夜妖帝感激不盡。是奚夜自己眼界狹隘,沒有認真考慮因果輪迴這件事,如今奚夜得上神受教,便知道因果有報素來都是滲透進了前世今生,固而,才會被五行杜撰進入命格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起來吧,”阡苡面色倥傯,一點也不欣慰,且,有幾本疲憊的模樣,彷彿枯木失春自然是得意不起來的。
阡苡撥弄著自己的指甲,彷彿還是有無盡的感嘆,“奚夜妖帝現在才清楚的意識到這個問題,也不算過份大器晚成——知道為何白岙帝君與赤池魔帝如此出彩嗎?
奚夜妖帝又認為白岙帝君為何會放過你妖界?而赤池魔帝同樣對你妖界是虎視眈眈,但卻一直無動於衷?
因為,他們兩個一早就已經知道,若他們出手踏平你妖界,那麼來日血債難償的便是他們,而奚夜妖帝自己接手的這個燙手山芋,若不幸叫在手中覆滅,那麼奚夜妖帝覺得惡果是誰的?
雖然本座也不能說,就是奚夜妖帝一個人的過失,但奚夜妖帝可知在其位謀其政?
奚夜妖帝自然是可以與本座說自己的先祖如何與世無爭,又是如何寧靜致遠……”
“不會了,”奚夜妖帝斬釘截鐵的說,“求仁得仁,便是在其位謀其政,有道是高處不勝寒,但若是心中畏懼嚴寒,又有什麼資格談那至高無上?
而若不追求那至高無上,自然是得過且過——碌碌無為,只追求清閒自在也是瀟灑的。
因為當代的帝王生來便擁有成為天帝的機遇,所以,當代的三位帝王的生涯確實都要光怪陸離顛沛流離一些……只是……”
阡苡閉眼,雙手合十,不緊不慢的說道,“無極之中沒有盡頭,而探索無極,便合該懂得平衡。
平衡不是功過相當,而是真的清楚的知道凡事無絕對,黑白非兩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睥睨天下,胸納百川,心懷蒼生,大愛無疆……”
奚夜妖帝又好奇的問,“大愛無疆?”
阡苡含笑,面色悲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第四十一章)
自強不息,厚物載德——心誠則靈,唯得感天。
若有盡頭,無極便是生命的盡頭,而末了,結束亦等同於新的開始。”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奚夜妖帝說這話的時候感覺自己一下子從那水深火熱之中掙脫出來,倒是真的從容了,隨即淡淡道,“上善若水,處變不驚。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
厚積薄發,以柔克剛,(宋.蘇軾)
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