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古話說得好,可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歸根結底,人們對白屹帝君的某種執念彷彿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真理’那般,烙印在腦海中,似乎情懷一般的根深蒂固。
講真的,某些時候本質上那些需要‘吃山喝水’的人,從來都是漠不關心山水如何。他們只管遊手好閒就是,可謂‘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且這種類似‘投機取巧’的貪婪心態,就好像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其實山就是那座山,見或不見他都存在於世……也說明了,其實白屹帝君叫人捉摸不透本原本就沒個什麼……
終是好在帝君安然無恙。因為許多人們莫名奇妙恐懼的東西,與見證不到的東西,到底會在潛意識中有個明確指引與追隨。”
這毫無邏輯的說法霽英暫時不做評價。反正不管內容是否傳神,叫人入木三分,但總歸是生動形象給人眼前一新妙趣盎然的感覺。由此,也可以窺見‘冰山一角’。
其實類似之言在白屹帝君倒臺之後,津津樂道者便再也不會有什麼顧忌了,於是以致這些言論屢禁不止,充斥在整個上三界中,成了茶餘飯後磨牙的故事,版本竟多不勝數。
關於白屹帝君暫且不議,至於白岙帝君的所作所為眾人皆是有目共睹,自然也無需多言。
而霽英目下比較關注的這位低調的墨絳將軍墨江。
墨江的話人們評價是他本可以攪得仙界‘風起雲湧,並且一波三折’,但此人從未打算叱吒風雲。
自然,這些都是外人彷彿‘紙上談兵’一般的‘深謀遠慮’,並未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也無需負責的言論。
是在反覆對比之後,霽英才驚覺的,墨江將軍彷彿是白屹帝君與白岙帝君的中合。
可以這麼說,墨江將軍性格內向,但並非不苟言笑,與靦腆。
說直白一些,說這位極負盛名的大將軍是個‘悶葫蘆’絲毫不為過。
可見,其實墨江將軍的博學多才,老持穩重,精明能幹,還有思想成熟其實神似白屹帝君。
而墨江將軍顯露出來的神采奕奕,虎虎生威,鐵血瀟灑,氣勢洶洶彷彿白岙帝君附體。
這裡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因為白岙帝君與墨江將軍都是實打實的練武之人,武力值也差不多,粗略說來算得上在一個境界,所以精神風貌神似在正常不過了。
而白屹帝君,便一言難盡了。
白屹帝君殺傷力從來不容小覷。甚至,一旦動手必然是驚天動地,叫人聞之都會覺得心有餘悸後怕許久。
但白屹帝君不修武術。也就是說雖然他高大威武,一派剛正不阿的儀態,但對比起來還是靠身份地位撐著那‘勇猛精進’的形象。不然真的會叫人覺得,此人必然是書生中的賢才,文人中的斯文人。
——總之眾人對白屹帝君的褒貶不一,但異口同聲承認的是白屹帝君就算再怎麼強悍,也是靠自己深不見底的修為強行轉化為戰力,而不是靠武術值加持戰力。
如此說起來,更加需要直言不諱的是,墨江將軍如此個性便意味著可以與這兄弟都說得上話,‘兩面討好’,哪位都不得罪。
事實上就算是墨江將軍想得罪哪位,也得罪不了。
其一是因為墨江將軍壓根不敢去得罪。
其二是,白岙帝君十分賞識墨江將軍的為人,也壓根不避諱墨江將軍尊崇舊主——反而是閒得無事還會特地前去拜會。其實白岙帝君就是虛心求教軍機要事。
這個見怪不怪墨江這個從不喜歡惹是生非,也能做到守口如瓶。加之經年累月的軍旅生涯,所以許多事可以‘指點江山’。
另外白岙帝君其實沒那麼恐懼白屹帝君舊臣——雖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可這點人盡皆知。
如此事情便又回到了為什麼今日盛典墨絳將軍墨江會沒有過來。甚至隻言片語的問候都未曾有過!
喜歡山河破之雪女令請大家收藏:()山河破之雪女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