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洛清依想了又想。緊鑼密鼓一點一點,思來想去,從青天白日疑惑到半夜三更,最後輾轉反側很多夜晚。
索性到了最後洛清依乾脆直接不眠不休的琢磨。因為許多事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
而洛清依日日跟在奚夜妖帝身旁,許多‘風涼話’聽得多,意識到大事或小事,總烏七八糟,反正慢慢的,潛移默化中竟聽完了‘前因’便對‘後果’有許多與那單純時有不一樣的見解。
洛清依也曾對仙界的體系琢磨過。思前想後還是徹夜難眠——但她就是忍不住猜測,妗荷所開罪的大約不是白岙帝君。
因為就已知的事實,妗荷的行為即便確實存在背叛白岙帝君。甚至通敵奚夜妖帝,昔年之事鬧得沸沸揚揚……
世人都說,白岙帝君追著妗荷到了仙界與妖界交界處,在仙界的邊境上攔截下的妗荷。可根據身份高低,不同性質,便可知若換在尋常妗荷通敵,叛逃是乃當之無愧的死罪,並且罪加一等的是她還拒絕認罪伏法,竟親自對前來羈押規勸的白岙帝君大打出手。所以緊接著白岙帝君才收了自己曾幾何時以符紙借調適才依附在妗荷身上的修為法力。
然而白岙帝君這一做法雖然至今還被外界某些人詬病為‘有失風度’。可問題仙界上下沉默不語,這點大約並非是因為曾經妗荷在仙界作惡多端——如今妗荷走了,還被白岙帝君收了法力修為,可不大快人心?
不是這樣的,但凡以符紙為媒介而去完成某一件事情,符紙貼上的那一刻,貼符紙的人感觀可比下咒者來得更加多樣真實。
行為通常符紙不是‘空手套白狼’的那般隨手畫就便可成功,而是畫符之人一定要自身犧牲一些什麼,例如修為,氣血,法力值什麼的。
而下咒不同。詛咒人是一板一眼按照古老的書籍上所記載的‘巫術’而進行——何為‘巫術’。所謂‘巫術’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宣告,甚至流派都沒有嚴格劃分清楚。反正解釋起來某種術法的來路說不清道不明,但可知道作用,便稱為巫術。
巫術上三界都在用,尤其魔界為最受歡迎,接著前仆後繼跟著學的是妖界。
至於仙界,仙界有符紙所以不常用。
其實綜上所述便可以看出來。巫術其實許多人用歸用,也知道怎麼用,用來作甚。但他們不知道用了之後自身是否會收到什麼影響。
怎麼來清楚的解說巫術與符道二者的區別呢。
第一,媒介不同。符紙的媒介是真憑實據的符紙,巫術的媒介是口說無憑的咒語。
第二發展不同。符紙是仙界之人代代相傳探索發現。咒語是先人創立,之後不知怎的遺落了,之後重現於世——就彷彿問卷考試。前者是乃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應卷答題,而後者有些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做派。為何這麼形容,大約便是平時不學無術,測試時照著答案抄現成。
其實,懂是確實不懂的。包括仙界許多人也是這般,雖知符紙妙用,也懂符紙畫法,可若問為何這般畫就?卻也只能含糊不清,東拉西扯的答辯。
自然那是因為許多人本就品皆不夠,可謂‘爛泥扶不上牆’,仙界人亦之多不少,自然沒空個個都耳提面命的抓著扶持。
所以草草了事的教學,而那些人也隨心所欲的學。那些人本就眼比天高,命比紙薄,還不思進取,仙界也上層也實在管理不過來,乾脆順便也就放任了他們毫無根據與責任便對外界誇誇其談。
而這些對外界大放厥詞也給外界‘一水相連’的普通人造成了一個錯覺。便是人們長見怪不怪用來一較高下的。‘原來符紙和咒語竟如出一轍,頂多不過媒介不同。只是聽聞這二者彷彿旗鼓相當,各有千秋……然而這些只怕是故意放出來擾亂視聽的說法。想必還是那咒語巫術要技高一籌,否則妖界與魔界之人個個都學習呢’。便是類似的許多話,眾說紛紜。
仙界以前並未特地留心闢謠過,因為實在犯不上去與那些無關緊要還資質平庸之人費精費神去做那毫無意義的口舌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