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元時代一十三萬一千四百年整。
那年中旬正伏暑盛夏時一聲巨響,伴隨山崩地裂之勢……
流言紛紛,有傳言疑似可信,說是,世間唯一僅有的那顆‘五仙浣靈石’問世。
訊息一出,上三界蠢蠢欲動,個界管事的主都爭先恐後忙派人去尋,生怕落於後風——彼時四分五裂的山麓邊有一白衣婆婆的仙人乘風而來,眼疾手快將那石頭收入自己衣袖,了無痕跡,翩翩走掉。
而上三界各路‘厲鬼邪神’遍尋,苦於無果。所以一甩手乾脆湊在一起合計一番,便眾口一致對外:
辯曰“前未察覺五彩仙石落世之徵兆,後未見其蹤跡。”結論“傳說畢竟是傳說。”
他們默契料定:念及各界都有,浩浩蕩蕩的一眾人等,且平素個個都是有頭有臉的能人。
但此刻這些平素風光體面的能人面朝黃土,背朝伏暑、驕陽、六月天來共同汗流浹背的找一塊說辭可疑、或者可以直接說是‘無中生有’的一塊破石頭,乃勞苦功高。
所以只要他們異口同聲說是找不到,必然是沒人敢對他們指指點點的。
至於他們為何能如此心照不宣?
自然是因為都切身經歷了白屹大帝血洗了上三界的浩劫。
所謂‘天下一家親’,曾經都放下恩仇,一同並肩戰鬥過,所以現下還不分界限私相授受,互相稱兄道弟的不少。
就算不稱兄道弟,但總歸人情世俗還在,彼此也合該客氣。
但帝王們不這麼想就是了——天下分六界,上三界就是有法力的仙、魔、妖,還包括類別歸妖界的精靈。
而下三界屬於弱不禁風的人、鬼、畜,三界。
雖息息相關,因山河城池有約,上三界與下三界從來井水不犯河水——泛者神形俱滅,灰飛煙散,永不超生。
但據說那位赫赫有名的白屹大帝是有通天本領,能在六界之中暢行無阻。可其戾氣過重,若干年前在上三界弒殺成神,卻有意放過了下三界。
可即便如此,也叫下三界聞風喪膽,人心惶惶。
最終白屹大帝落得個後六界仙魔共怒、人妖共憤。
於是變成六界統一口徑,齊心協力一舉將白屹大帝好容易鎮壓蓬萊仙島。
然而如今的六界可以說是八荒共舉,四海昇平,儼然繁榮富強,但若說起那段時間來也有不少人會感嘆歲月光榮,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有識之士鐵骨錚錚。
只是這場戰爭中死傷無數,烈士們不惜肝腦塗地,所以僥倖存活之人戰場上都曾親如手足,互相照應過,有人情是自然的。
雖如今上三界依舊厚積薄發,還在‘不痛不癢’、孜孜不倦的互相侵犯,也總是輕描淡寫,平鋪直敘,雖然整日無聊有餘,卻不影響小日子算得上風平浪靜……
反正不管哪界奪得這曠古其寶,坐享其成被附庸為神的人,都不是他們在場這類高不成低不就,相對而言可有可無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