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民血書
正德十一年(1516年)冬,贛州城頭飄著鵝毛大雪。王守仁的馬車甫入南安府,轅馬忽驚嘶人立——官道中央竟跪著百餘襤褸百姓,為首老者高舉浸血麻布,八千個指印疊成“剿賊”二字。
“漳南賊謝志珊剜我兒雙目,桶岡賊藍天鳳烹食孕婦!”老者以頭搶地,額血染紅積雪,“求大人開剿匪先斬後奏之權!”
守仁扶起老者,瞥見血書邊角有褪色墨跡——竟是五年前龍場講學時,贈予苗疆少年吉克的《心學箴言》殘頁!
二、故人刀鋒
夜襲橫水賊巢時,火把照亮山門石刻的《南贛鄉約》殘句,守仁猛然勒馬。箭樓傳來熟悉的蘆笙調,正是吉克當年在龍場常吹的《月下破陣曲》!
“先生別來無恙?”黑影自箭樓躍下,吉克的彝刀橫在守仁頸間,左眼蒙著黑罩,“當年你說‘致良知’,卻坐視安氏屠我全寨!如今我為漳南王,屠城便是我的良知!”
守仁突然抓住刀刃,任鮮血染紅刀身:“若殺我能平你心中賊,此刻便動手。”刀鋒顫抖間,他扯開吉克衣襟——胸口赫然刺著劉瑾餘黨的蠍尾紋!
三、十家牌法
贛州府衙的沙盤前,守仁以硃筆勾畫“十家連坐”戶籍網。參將目瞪口呆:“此法酷烈,恐傷民心!”
“民心不在紙上,在活路。”守仁突然掀翻沙盤,稻穀與鐵釘混撒一地,“流寇如釘,百姓如谷——十家牌法便是篩子,篩出釘子,保住穀粒!”
當夜,他扮作貨郎潛入崇義縣。更夫敲響三更時,暗巷閃出黑影——正是借牌法摸出的賊諜,腰間令牌刻著寧王府徽記!
四、離間焚盟
桶岡天險的棧道上,守仁單騎赴會。藍天鳳的狼牙棒砸碎青石:“王巡撫敢孤身前來,不怕我剜心下酒?”
“藍將軍可知謝志珊昨夜得了寧王密函?”守仁丟擲一封火漆信,內附謝志珊親筆:“滅桶岡,封贛南王。”
藍天鳳暴怒撕信,紙屑紛飛間露出守仁提前浸染的薑黃汁——遇風顯形為寧王府的麒麟暗紋。當夜,桶岡賊火燒漳南大營,守仁的伏兵趁亂直取中軍帳。
五、良知浴血
平亂捷報抵京那日,守仁獨坐屍橫遍野的戰場。吉克的斷刀插在焦土中,刀柄纏著褪色的《心學箴言》。他蘸著血水在刀身補全殘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今知心中賊,原是未明心。”
遠處倖存的崇義百姓正重建屋舍,十家牌法的木牌高懸門頭。一稚童用炭灰在斷牆塗鴉,歪扭的“知行合一”旁,畫著持劍文官與跪拜山賊。
暮色中,寧王府的探馬悄然退去。守仁將染血的《南贛鄉約》擲入篝火,火舌竄起三丈,恰如他心中未熄的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