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修和李秋棠往屋裡收拾完了製作鳳冠和鳳簪的東西,去取下牆上的清弄琴,走到桌子旁,將其放在桌子上。
他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彈奏古琴曲《越人歌》。
一時之間,清雅,古樸的琴聲傳了出來。
李秋棠走到丁修的床邊,側躺在床上,一副安然模樣,聽他彈琴,覺得他的琴聲唯美而抒情,很好聽。
古琴曲越人歌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五音八調中的“越人歌態”,在當時是以山歌或音樂唱歌的方式傳承。它將神話和歷史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一種充滿浪漫主義精神氣息的唱法,是一首激越又小令人傾倒的歌曲。
《說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
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
越人擁楫而歌。
歌辭曰:濫兮拚草濫予昌柢澤予昌州州飠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
子試為我楚說之。
於是乃召越譯。
乃楚說之曰云雲。
於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擁之。
舉繡被而覆之。
鄂君子皙。
親楚王母弟也。
官為令尹。
爵為執圭。
一榜枻越人。
猶得交歡盡意焉。
《史記·楚世家》,靈王十二年公元前529年),子比趁其兄靈王在外,殺了留守的太子,自立為王,其弟子哲當了令尹;但政變僅十餘日即失敗。
所以子哲泛舟新波不像是在當令尹之時,而應該是在此之前。
比照襄成君的情形來看,子哲還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時舉行舟遊。
而榜枻越人則以認識新來的領主併為之效勞為榮。
在盛會上,越人歌手對鄂君擁楫而歌。
一位懂得楚語的越人給子皙翻譯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子皙被這真誠的歌聲所感動,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面披在他身上。
丁修彈奏越人歌,體會到了古人清雅,真摯的感情。
他覺得,在品性方面,古人,要比物慾橫流的現代人好上太多。
李秋棠聽著越人歌,感覺這聲音宛如奇蹟一般,清雅,空靈、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