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那我家的地誰來耕種啊?”
“沒錯,那個糊燈籠的能教得好我家的孩子嗎?”
“村長,不是我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識字,而是家中實在是不允許啊!”一個滿臉皺紋的漢子說道,“家中實在是拿不出錢的,更何況,地還要耕種。”
“你們想什麼呢?這是我好不容易求來的事情,怎麼不行了?”
“種地,你們就知道種地,等到有了收成,還不是需要交上很重的賦稅?”
“但是,我們村裡有了讀書的人就不同了,到時候,就會交很少的賦稅的。”
“到時候,你們的孩子也會有一個好的出路的。”
村長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很清楚眼前的這些村民的思想,因此,就必須拿出一個好的利益才能讓他們同意這件事。
再說了,就算是他們不同意,這個村長她他也會強壓著這些人同意的。
這樣的機會可不是經常可以遇見的,更何況,讓劉言昌教書,基本上就不用付出什麼代價的。
只需要提供一間茅草屋,弄一些沙子,樹枝就行了,書籍只需要白紙就可以。
哪一個讀書人不是耗費巨大?眼前的這個機會,他是不會讓村民破壞的。
是時候展現村長的威嚴了。
“就這麼定了,我就是來通知你們一聲的,三天後,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學堂上學。”
看著村長已經是定下來了,沒有任何的村民敢反對的,他們怎麼敢反對?
村長再怎麼說也是村長,這個村子裡邊最大的人,最德高望重的存在。
看著已經散去的眾人,“不知好歹的傢伙們!”
接下來的三天,村長拿出了積蓄,又從村民的手裡收到一些物資,到了集鎮之上賣了出去,得到了一些錢財。
這些錢財直接就被村長買了一些筆墨紙,都是一些殘次品,但是還可以用。
至於硯,就不可能了,可以用一塊坦一點的石板來用。
就算是在他的強壓之下,也是沒有籌到多少的錢,買的這些東西,也是勉強夠用罷了。
這些東西帶回了村裡之後,就直接交給了劉言昌,讓他用來寫書,也就是教材。
接著,村長就安排了起來,在村裡找了一塊空地,搭建了一個亭子,光線充足的大亭子。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學習的。
三天之後,村裡的孩子們都來到了這裡,開始學習了,帶來的束脩也是很簡單的。
大都是一些食物,指望這些村民出錢,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的,他們沒有錢的,只有糧食。
就算是這些糧食,也是從牙縫裡邊省出來的口糧。
劉言昌也是開始了教孩子們識字了。
劉言昌很清楚,這些村民並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到一些什麼東西的。
他們需要學到的都是一些最實用的東西。
這要是讓剛剛到來的劉言昌教,他根本就教不出來的,當時的他還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文弱書生呢!
現在就不一樣了,他經過幾年的生活,早就知道了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庶民們想的是什麼了。
因此,劉言昌並沒有教那些之乎者也,微言大義,而是直接教授的就是雜學。
就是算賬用的,但是也可以讓這些小孩子識字,這對與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孩子基本上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脫了韁的馬匹一樣,沒幾個學的認真的。
可以從繁重的農活之中脫離出來,自然是玩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