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章五,見過王總鏢頭”
王五盯著章五看了一陣,看到他身上揹著的大刀,好像要把他看透一樣。
“你就是中原章五,那個在佛山碼頭的章五?”
“不想在下的惡名,王總鏢頭也聽說了,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啊,訊息傳的真快。”
其實,在前幾天王五還在和一群朋友討論過章五這個人,簡直就是膽大包天,目無王法。竟然敢殺了一個朝廷提督。要說清朝的提督,位居從一品,稱得上封疆大吏了,是地方的最高的軍事長官,各省綠營的最高軍事長官,主要負責統領一省的陸路或水路官兵,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軍務,隨受總督和巡撫節制。
因此,從職務及管轄許可權上講,在現代,提督大致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的職務
至於說洋人,殺了也就殺了,在座的對洋人都沒有好感。尤其是英國人,原因大家都知道,英國人在中國販賣鴉片,殘害國人的身體,掠奪國人的財富,摧毀國人的精神。
想到這王五也是苦笑了下,還說別人目無王法,膽大包天,自己也不是要去劫法場嗎?想到這,
“章師傅請坐。”
章五坐下後,細細打量著王五。這可是自己兒時的偶像啊。大刀王五,其天生神力,擅使一口大刀,刀重80餘斤。
王五與有著“劍膽琴心”雅號的譚嗣同是至交好友。在譚嗣同變法維新失敗之後,意欲聯絡各方豪傑,去劫法場救出譚嗣同。但是卻寡不敵眾,被清兵圍殺於菜市口。
而他的至交好友,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在康梁等人外逃的情況下,有同伴也勸他逃往租界,而身為湖北巡撫之子的譚嗣同卻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束手就擒,在菜市口也英勇就義。在獄中,他揮毫在囚室牆壁上留下了這樣一首絕命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變法是譚嗣同的信仰;義,是王五的信仰。他們可以為自己的信仰去獻身,這是讓章五是十分佩服的。
想到這裡,章五便直接開囗說“王總鏢頭,何九大哥,對我有救命之恩。我也極為欽佩譚嗣同和您的友情的。您要做的事情,我也聽何九大哥說了,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您只管說。”
“還是算了吧。你還年輕。沒必要為我等的事丟了性命。”
“何九大哥對我有救命之恩。”說著邊將何九在沙漠裡救了他一命的事情說了出來,“您是何九大哥的師傅。王總鏢頭,我對自己的功夫有信心。”
王五見章五的意志堅決,也沒再多說什麼,和章五說起了明日的安排來,按照王五所說,去劫法場時所有人一擁而上,沒有一點策略。
章五思考了下問道“王總鏢頭,可否能買來火藥,或者是洋槍。”
“火藥倒是可以買來的。但是洋槍,卻是買不來的。就算買來了,也沒有人會用啊。”
王五找的這群人都是習武的,對洋槍可謂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王總鏢頭,你可以安排一群朋友,弄些小分量的火藥,在京城各地起爆。然後再找一些人去官員的府邸放火。等到爆炸聲一響,火勢一起,京城亂了起來,咱們就趁亂去劫法場。”章五又讓大刀王五在法場邊上備上快馬,無論成功與否,都可以可以快速轉移,逃出京城,同時在城門外也要備上快馬,做到一人兩匹馬,增強續航能力,這樣清兵追不上,就可以逃入深山,躲避清兵的追捕。
章五又讓參與劫法場的人,明天城門一開,讓這些人的家人帶上財物,立即出城,就算失敗了,也不會連累家人。
章五又說了一種情況,如果譚嗣同等人,非要殺身成仁,那就打暈他們就可以了,然後直接揹走。
王五思索了下,點頭同意了。
“王總鏢頭,可否能弄來一件硬弓,我的射術很好,百步穿楊,對我來說若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