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父鹽政,榮耀歸京
在揚州的日子,林桐過得是既愜意又充實,到底是原主自幼成長的地方,周遭的一草一木,皆能勾起她心底的親切之感。然而,愜意之餘,她也未曾有半分懈怠。自林如海身體漸愈,林桐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腦海中對鹽業的獨到見解,毫無保留地與父親細細分享。她深知,父親所任官職,關乎鹽政,這可是朝廷經濟命脈所在。若能革除其中積弊,不僅能讓百姓免受高價鹽之苦,更可為林家帶來無上榮耀。
一日清晨,晨光熹微,那柔和得如同薄紗一般的光線,絲絲縷縷地灑落在書房之內,將書房裡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黃。林桐身著一襲鵝黃色的衣衫,這衣衫選用的是江南上等的絲綢料子,輕柔順滑,隨著她的走動,微微飄動,宛如春日裡隨風搖曳的花蕊。她邁著輕盈的步伐,便早早來到書房。
剛踏入書房,只見林如海已端坐在案前,面前堆積如山的公文幾乎將他的身影都遮擋住了。他眉頭微微皺起,正全神貫注地審閱著,時而提筆批註,時而陷入沉思。林桐躡手躡腳地輕步上前,身姿婀娜,如同一朵盛開在微風中的蘭花,優雅地福了一福:“父親,女兒近日對鹽政之事又有了新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林如海聽到聲音抬起頭,看到是林桐,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微笑道:“玉兒,你我父女之間,無需這般拘束。自你歸來,為父身體漸好,對這鹽政之事,也多了幾分心力與底氣。你有何想法,盡管說來,為父洗耳恭聽。”
林桐微微點頭,從袖中取出一份精心撰寫的策論,紙張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她雙手遞到父親面前,說道:“父親,這是女兒對當下鹽政現狀的剖析。如今鹽商們為求暴利,肆意哄抬鹽價,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朝廷雖有管控之法,卻在執行過程中,卻因各方利益牽扯,難以真正落實到位。女兒以為,可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著手改革,以解鹽政之困,還百姓安穩。”
林如海接過策論,目光立刻被上面娟秀工整的字跡吸引。只見上面詳細剖析了鹽商們的經營模式,以及朝廷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重重漏洞。策論開篇,便對鹽商們的經營模式展開詳細剖析,猶如抽絲剝繭般清晰呈現。林桐在文中指出,鹽商們慣用壟斷貨源、或是勾結官員等卑劣手段,謀取高額利潤。而朝廷的鹽引制度,雖初衷是為了規範鹽業市場,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因各級官員徇私舞弊、層層盤剝,以及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反而淪為鹽商們謀取私利的工具。
林桐神色從容,言辭條理分明,娓娓道來:“父親,依女兒之見,此事當從源頭入手,首重鹽場管理。朝廷應選派幹練且清廉的官員,深入鹽場腹地,對鹽的生産工序、運輸流程全程嚴密把控。以此確保鹽的質量上乘、數量充足。此外,還需設立專門的司職機構,對鹽商資質進行審查,淘汰那些不法之徒。”
林如海微微頷首,神色凝重,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道:“玉兒所言極是。只是這鹽場分佈廣泛,星羅棋佈於各地,監管起來,談何容易。稍有不慎,便可能顧此失彼,陷入混亂之局。”林桐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從容的微笑,有條不紊地說道:“父親,女兒還有一計。可建立完善的賬本制度,要求鹽場和鹽商們務必詳細記錄每一筆交易,小到斤兩,大到金額,皆需清晰在冊,以便朝廷隨時核查。另外,不妨廣貼告示,鼓勵百姓舉報不法鹽商。若查證屬實,給予舉報人豐厚的獎勵。如此一來,既能充分調動百姓的積極性,又能讓不法鹽商無所遁形。”
林如海聽後,原本凝重的面容逐漸舒展,不禁拍案叫絕,眼中滿是贊賞:“玉兒,你這想法當真新奇且精妙。若能如你所言切實推行,這鹽政之弊,或許真能得以改善。”林桐見父親認可,又繼續說道:“再者,對於鹽價,朝廷應制定合理的價格區間,既保證鹽商有利可圖,維持其經營積極性,又不可讓百姓負擔過重。同時,可專門增加平價鹽的供應,設定專門售賣點,針對那些貧困百姓。這樣一來,既能穩定民心,又能有力打擊鹽商們的暴利行為。”
林桐還提及,在運輸環節,可以最佳化路線,降低成本。以往鹽的運輸路線繁雜,層層關卡都要收費,這些費用最終都轉嫁到百姓身上。透過合理規劃路線,減少不必要的轉運和關卡,可以讓鹽更高效且低成本地抵達各地。不僅如此,還可以引入現代的物流管理方式,記錄鹽的運輸時間和流向,以便更好地掌控整個流程,避免出現延誤或錯漏等狀況。
林如海聽得入神,不住地稱贊女兒的聰慧。就在此時,書房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林如海應了一聲,只見門緩緩推開,一位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此人身著一襲深藍色的長袍,面料上乘,上面繡著精緻的雲紋。他面容剛毅,劍眉星目,鼻樑高挺,嘴唇緊抿,透露出一股沉穩與幹練。他便是林如海的得力下屬,負責鹽政相關事務多年的陳良。
陳良進門後,先向林如海行了個禮,而後目光轉向林桐,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發現眼前女子的容貌竟與已故的夫人有幾分相似,尤其是那眉眼之間的神韻,活脫脫就是夫人年輕時的模樣。一時間,竟讓陳良有些恍惚,林桐自然也察覺到陳良投注過來的目光,心中雖疑惑,面上卻神色如常 。
林如海抬手,鄭重地向林桐介紹道:“玉兒,這位是陳良,他追隨為父已有多年,在鹽政事務上極為得力。”“陳良,這便是小女黛玉。”陳良聽聞,趕忙上前一步,再次行禮:“久聞小姐聰慧過人,才名遠揚,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小姐的容貌,倒是讓在下想起了當年的夫人,真是像極了。”林桐微微一笑,儀態優雅地回應道:“陳大人過獎了。平日裡常聽父親提起,您在鹽政上的諸多功勞,日後還望陳大人多多指教。”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桐在父親和陳良的協助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事宜的籌備之中。他們一同走訪鹽場,林桐親眼目睹了鹽工們艱苦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環境。鹽場中,烈日高懸,鹽工們在滾燙的鹽灘上勞作,汗水濕透了他們破舊的衣衫。林桐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一陣酸楚,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
她與鹽工們親切交談,俯身傾聽他們的訴求和困難。陳良在一旁,適時地為林桐介紹鹽場的情況,他的講解詳細且專業,令林桐對鹽場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制定新的鹽政法規時,林桐充分參考了鹽工們的意見和實際情況,力求每一條規定都切實可行。
改革實施初期,果然遇到了諸多阻力。一些鹽商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聯合起來抵制改革。他們或是暗中使絆子,趁著夜色,偷偷潛入鹽場,破壞鹽場的裝置,導致生産停滯;或是賄賂官員,用那白花花的銀子,企圖讓改革半途而廢。面對這般棘手的困境,林桐與父親並未有絲毫退縮。林桐雖身處紅樓時代,但其頭腦中裝著的都是知識,性格亦是果敢堅毅。她憑藉著對局勢的清晰洞察,與陳良一同商討應對之法。
她建議父親對那些抵制改革的鹽商,採取強硬措施,以儆效尤。對於情節嚴重者,直接取消其鹽商資格,令其再無興風作浪的機會;對於願意配合改革的鹽商,則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如此一來,既能激勵他們踴躍響應,又可發揮示範作用,促使更多鹽商轉變態度。與此同時,她還助力父親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她與陳良精心謀劃並制定了一套極為嚴格的監督機制,防止官員被鹽商收買。
在林桐、林如海和陳良的共同努力下,鹽政改革逐漸步入正軌。鹽價開始趨於平穩,百姓們終於能夠買到價格合理的鹽。鹽場的生産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朝廷的稅收也跟著水漲船高,充盈了國庫。林如海憑藉著在改革鹽政一事上的卓越功績,得到了朝廷的嘉獎,仕途得以晉升。
隨著鹽政改革逐步推進並大獲成功,林黛玉的名聲在街頭巷尾也漸漸傳開。人們都知道,林如海膝下有一個聰慧過人的女兒,在鹽政改革中立下了功勞。成為了揚州城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彼時的賈府,因元春晉封貴妃,闔府上下一片繁忙景象,皆在為貴妃省親一事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林桐雖遠在揚州,卻時常與探春眾姐妹們互通書信。揚州這邊,諸事已然料理妥當。林如海因朝中事務繁雜,整日忙於朝政,無暇分身照顧林桐。加之賈母對林桐思念甚切,書信中屢屢催促,盼其早日回府。林如海思量再三,終覺是時候讓林桐啟程返回賈府了。
冬意漸濃之際,林如海因朝中事務需進京面聖述職,便決定帶上林桐一同前往。寬敞的馬車在官道上緩緩前行,車輪滾滾,碾碎了地上層層枯黃的落葉。隨著馬車的疾馳,窗外一路風景漸次後退。
行至近前,京城巍峨的城門終映入眼簾。林桐掀開車簾一角,目光落在那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心中感慨萬千。那時的她,無助且迷茫,面對賈府複雜的人際關系與陌生環境,常暗自垂淚。
此番歸來,她已不再是那個初入賈府時,柔弱無助的林黛玉。在揚州的這段日子,她經歷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她心中篤定,憑借自己的能力,定能夠在賈府站穩腳跟,實現自己的抱負。
回到賈府後,眾人對林桐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賈母一見到林桐,雙手緊緊拉住林桐的手,眼中滿是歡喜,說道:“我的心肝兒,可算回來了。你這一去,可把我想壞了。如今你父親仕途順遂,你也跟著沾光。往後在賈府,缺什麼少什麼,只管跟外祖母說,定不會讓你受了委屈。”
王夫人等人,臉上皆是堆滿了熱情的笑意,也紛紛上前寒暄。雖然她們心中對林桐仍存有幾分嫉妒和輕視,但如今林如海在朝中愈發得勢,風頭正盛。她們也不敢太過放肆。林桐不慌不忙,一一得體地回應著眾人的問候,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
其他姐妹,見到林桐回來,更是欣喜若狂。李紈、探春等人,滿臉笑意地快步迎上前來,一左一右拉著林桐的手,眼中滿是熱忱與親暱。李紈輕輕拍著林桐的手背,語氣關切:“林妹妹,可算把你盼回來了!這一路車馬勞頓,可還好?” 探春也在一旁附和,眼眸亮晶晶的:“快與我們講講揚州的事兒,我們都好奇得緊呢。”黛玉嘴角噙著一抹淺笑,娓娓道來在揚州的所見所聞,從瘦西湖的瀲灩波光,到二十四橋的古韻悠悠,再到揚州城街頭巷尾的熱鬧景象。眾人聽得入神,時不時發出陣陣驚嘆,彷彿跟著林桐的講述,一同置身於那美麗的揚州城。
“林姐姐,你在揚州可真是做了件大事。如今這鹽政改革的訊息,我們在京城都有所耳聞。姐姐真是太厲害了。”探春一臉崇拜地說道。
林桐笑著擺擺手,謙遜道:“不過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力罷了。這一切,也多虧了父親的支援。”
“林姐姐,你回來就好了。如今府裡為了省親之事,忙得不可開交。我們正發愁呢。姐姐見多識廣,又這般聰慧,定能幫上大忙。”迎春也說道。
林桐點點頭,道:“我既回來了,自然會為府裡出一份力。只是這省親之事,關系重大,我們還需從長計議。”
與姐妹們訴完衷腸,林桐這才回到自己的住處。踏入靜雅軒,只見窗明幾淨,桌椅一塵不染,屋內的佈置井然有序,顯然是姐妹們在她歸來前,精心打掃,用心佈置過了的。看著熟悉的一切,一股暖流自林桐心底悄然湧起,眼眶也微微泛起了濕意。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桐幫助探春等人積極參與省親別墅的籌備工作,憑藉著腦海中鮮活記憶和知識,為別墅的設計和佈置提出了許多新穎的建議。她的建議,既符合賈府的奢華風格,又融入了一些現代的元素,讓整個別墅顯得更加別具一格。
在與賈府眾人的相處中,林桐越發從容,往昔的侷促與青澀褪去,舉手投足間盡是沉穩大氣。面對賈府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她也能巧妙周旋,應對自如。面對寶玉的糾纏,她不再像以前那般感到無奈和煩惱。如今的她,經歷諸多世事,心中已有了更重要的目標,不再將情思全然繫於兒女情長。對寶玉的感情,也漸漸淡了下來。而寶玉,見林桐這般轉變,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失落,曾經那個事事依賴自己,會因他的喜怒而或悲或喜的林妹妹不見了。但與此同時,這份失落又轉化為對林桐的敬佩。
林桐因著之前省親別墅一事和在揚州的一系列舉措,此次歸來,與王熙鳳的往來卻愈發頻繁。二人時常相聚於一處,或商議府中事務,王熙鳳眼見林桐如今的蛻變,心中暗暗稱奇。憶起往昔,林桐不過是個柔弱無助的女子,如今卻似換了個人一般,言行舉止間透著果敢與聰慧。她知道,這丫頭已今非昔比。在一些事務上,王熙鳳一改往日獨斷專行的作風,開始主動向林桐請教,林桐也總是不遺餘力,耐心細致地為她剖析利弊,出謀劃策。一來二去,兩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關系。
林桐還利用自身積攢的影響力,在賈府中倡導一些新風尚。她特意挑選一些聰慧伶俐的丫鬟,親自授課,從識字斷句教起,循循善誘,鼓勵她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化知識,大膽追尋自身價值,莫被世俗規矩束縛了思想。不僅如此,她還組織了一些別開生面的文化活動,如詩詞比賽、書法展覽等,供大家品鑒觀摩。一時間,賈府內書香四溢,生活愈發豐富多彩。
隨著省親日子的臨近,賈府上下一片忙碌。林桐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她在各項事務的協調與安排上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無論是物資的籌備、人員的排程,還是細節的把控,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逐漸成為了賈府中不可或缺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