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感覺在裡面喝咖啡的人跟外面的人,氣質都不太一樣。”王瑩想了想,說道。
“你不要給一家咖啡廳戴濾鏡啊,喝咖啡能有什麼人,就普通人民群眾,有商務談事兒的,自然就有無業遊民。”
“咱咖啡店雖走平價路線,但也能這麼設計,在那些商場開的店,就可以設計成和他們一樣,高階帶座,寫字樓那兒還真不需要,讓人家拿著就走。”
省地兒,還省錢。
林薇想做,也有錢,王瑩自然不會去打斷人家的想法。
將咖啡豆以一個極低的價格談好後,便開始找人設計門頭了。
裝修公司現成的。
劉建民道:“你這生意鋪的倒是廣,現在連咖啡都涉及了,不錯,員工有優惠嗎?我聽說那玩意兒可貴了。”
“有,只要到公司工作過的人,定期發優惠卷,而且我們咖啡的定價原本就很便宜。”
林薇說這話時,劉建民是沒信的。
畢竟倆人的裝修公司,就是本地最大的裝修公司,那些大型的咖啡店有一半都出自他們公司。
可待第一家咖啡廳裝修好時,劉建民傻眼了。
“不是,你這個價錢你賺錢嗎?”
“肯定不會虧啊,我又不是做慈善的。”
轉念再一想,林薇這個價都能賺錢,那麼——
眾人看向浮光間。
“黑,真黑,果然,外國人全都是資本家。”但劉建民還是有些擔憂,“哪怕你東西是一樣的,但你這價格太便宜了,人家會喜歡嗎?人嘛,總是會覺得貴有貴的道理。”
“這個品牌針對的就不是那些有錢人,有錢人固然有錢,但工薪階層的人還是更多一些吧,你別小瞧工薪階層的力量,一人一杯我不會比他們賺的少。”
“那倒是,但你打算怎麼宣傳呢?還有你這咖啡店叫……”
“初見。”林薇神神秘秘的解釋,“找師傅算過了,這個名兒保準來財。”
錢賺的越多,人就越迷信。
劉建民壓根兒就沒有任何質疑就這麼接受了這個名字。
“好,很好。”
趕在7月份時,江都路步行街的第一家初見咖啡廳正式開業,且這家店就正正好在浮光間的隔壁。
因為是第一家店,又是商業街最好的門面位置,裝修華麗就不說了,也裝修出不少位置,供人坐下休息。
擔心價格問題會讓人望而卻步,門口有貼活動廣告,還找了工作人員穿著他們的工作服一路發傳單。
原本就是夏天,那一帶學生就很多,一看到價格這麼便宜,很快就有很多人駐足詢問了起來。
“這個……,這麼便宜嗎?”
“我們新店開業,這是活動價,但原價也有標在上面,我們原價也不貴的。”
“你們價格為什麼這麼便宜……,比隔壁的便宜的一半都不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