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基地怎麼會不下一輛飛行車?分明是故意找茬整治那小子。
基於草根屌絲的心裡認知,張逸峰自然成為陸零最厭煩的一個人。
異常寬闊的基地大門右進左出,中間橫臥著一塊長條狀的花崗岩,兩側還修築有配備防禦武器的小堡壘。
在空天一體的宇宙戰爭時代,這種防禦工事毫無作用,放在這裡恐怕更多的是一種建築習慣或傳統罷了。
倒是入口和出口兩側四臺八九米高的中型軍用機甲,配備主副武器和外掛式護甲,近距離看上去更顯得威武不凡氣勢迫人。
中間那塊花崗岩正面打磨的非常光滑,篆刻著有一排正楷紅色大字,所有走進基地的人都能看到那句話——軍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已知銀河系有六十八種智慧生物,我們只知道兩種。
雖然這行字跡沒有落款,但就算陸零這樣僅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渣,也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作為星盟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人類第一架空天飛機試飛員,有最幸運宇航員稱號、第一個有幸與“漂泊者”接觸的人類,泛太陽系行星聯盟防衛軍首任司令,第一位掛上星盟軍上將軍銜的張濤,是星盟近代史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人物。
據說,在星盟所有重要的軍事基地門口,都在可以在醒目位置看到這句話。
這是一句遺言,“軍人要時刻保持警惕”是告誡,“已知銀河系有六十八種智慧生物”這一結論則來自漂泊者提供的訊息。
只不過,時至今日大概只有星盟軍部還時常把這句話拿來告誡新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在星盟議會一眾議員眼裡,那純粹是軍部兵痞拿來騙經費的藉口。
一行人揹著包排著不甚整齊的佇列走進基地,拐了幾個彎來到一座小樓前。
另一支佇列恰好從另一個方向同時抵達,六名星盟軍人穿著三種不同的制服,佇列異常的整齊。
對軍事稍有涉獵的人可以從軍裝上看出區別,這六名軍人分屬星盟戰鬥序列中的三個主戰兵種:戰艦機師、戰機機師、機甲機師。
雖然看上去他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但軍銜之間的差別卻很大,最低的列兵最高的上士。
這並不奇怪,通常情況下戰艦機師的軍銜較高,而機甲機師的軍銜較低。
戰艦機師晉升的頂端是星艦艦長,是宇宙戰爭時代作戰體系的中堅力量。
而機甲是星際時代的步兵,機甲機師也是主戰兵種中人數最多的。
雖然星盟主流媒體一直著力渲染這是一個榮耀、熱血、男人、偉大的兵種,但這並不能改變一個血淋漓的現實,他們是戰爭中傷亡率最高的主戰兵種。
兩個佇列很有默契的分別跟著上校和主管走進小樓,來到會議室後坐在長桌兩側。
姍姍來遲的張逸峰跑到門口很自覺的喊了聲:“報告!”
“進來,坐下。”高建輝指了指最遠端的座位。
被選拔出來的志願者年齡在十六歲至三十五歲之間,陸零是最年輕的一個,那個身高近兩米的壯漢奧多夫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今年已經三十七歲了。
那個張逸峰剛過完二十歲生日,年齡在志願者中倒數第二。
這間有些陳舊的會議室佔地頗廣,四周牆角栽種著一些適宜室內生長的植物,銀灰色的長方形會議桌看上去也有些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