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像打造自己的家一樣,小巧溫馨居家公寓接待入住的客人們,我也是建設蓬萊居繁華商圈的一份子。
……
她的民宿生意就這樣做了起來。原本做一份宿管員工作,還要帶娃娃,已經挺累,現在加上民宿事業,累上加累。
但是沒有辦法,為了我家的未來的幸福,我必須奮鬥。
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把自己的能力和市場結合,提高自己。”
大家都拍起掌,“吳總現在也是把集團當成家,帶領大家一起奮鬥。”
吳鳳微笑看著大家,“我們做企業的,打造的是物美價廉,和老百姓一起,接地氣,就有前途!
我有一個女兒,我借用一首老歌的曲,一雙手牽著女兒,改詞教唱
左手爹,右手媽
我是幸福的小倩倩
我呀健康又快樂
長大後要當大人才
……
我們的奮鬥人生,也是給自己的子女做榜樣。
……
彼此互相關心關愛,善良、堅強、獨立,家庭氛圍良好的家。
……”
說到這裡,她想起她當年開民宿一年可以掙十萬,還有自己在南陽十中宿管員工作一年的工資三萬,家庭年收入十三萬。雖然和有錢人相比,並不多。
但是對於她而言,已經是大大改善了她和倩倩這個小家之前捉襟見肘,緊巴巴的日子了。
經常晚上給倩倩洗漱好上床睡覺後,半夜我才有空洗衣服或者看看書,雖然累得都沒有力氣,但也過得特別充實。
有小時候在吳家寨,完全沒想到今天會過上僅憑自己一己之力的好日子。
她小時候70年代末家鄉確實又窮又苦。出門是一條崎嶇的山路,寨裡到鎮上趕場的拖拉機走到黃瓜坡那斜坡路段,甭說年輕的,就是老幼也必須下車齊推車。
出個門都如此艱辛,更不要說生活了。常年累月吃著酸菜瓜豆,沒有油水,上鎮裡看見油榨粑就嘴饞得很。
自己民宿住滿客人,暫時不用操勞的一天,她帶著到倩倩回了一趟家鄉,是帶著重新認識家鄉的心情上路的。
她不是去吳家寨看娘娘的老房子,她在吳家寨沒有家。
以前,從寨上到鎮裡要翻兩座山頭,繞三個大彎,起碼要一個半小時。其實兩地的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現在,兩座大山之間也修建了寬敞平坦大公路。
吳家寨里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農用車,摩托車,小汽車都進入寨子人家。
從家鄉的門口就可以直接就可以上公路行駛,節省著時間,更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種種好處。
她去找了在鎮上的初中班長餘華。
餘華開個農家樂,搞點種養植,包了個山頭種果樹,可不比在城裡掙得少。
吃著家鄉土生土長的包穀豬肉和綠色蔬菜晚餐,再到家鄉大河邊散散步,看著公路兩側的樹木和田野,呼吸著混雜著綠樹青草甘甜味的清新空氣,家鄉也和城市一樣在闊步向前發展。
……
她說了自己現在在南陽的來民宿。
餘華說,你有這個經濟頭腦,還打什麼工,專心開民宿,擴大規模,請幾個人……
但是她又捨不得南陽十中的宿管員工作。
她感恩。
在她離婚後最困難的時候,有這份可以帶著孩子上班的工作,有那間廁所宿舍……
離開老家時,她邀請餘華有時間到南陽城她那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