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就在於庫管是否嚴格,這嚴格與否就關係到你的利潤高低。
當然2001年,一個縣城的手機店不會超過十家。
2010年前後,縣城的手機店達到頂峰,可能一條街上就會有幾十家店,更不用說大鎮還會有十家左右,鄉上都會有三五家了。
隨後逐年萎縮,到了2020年,鄉鎮一級的手機店基本死完了,就剩一些經濟發達的鄉鎮還有三五家存活。
覃勇的計劃,不是開那種簡單的三五節櫃檯,四五十平的夫妻店。
而是準備在自己縣城開第一家手機大賣場。
這在2001年,真的是現金奶牛。
2007年的時候,覃勇在一個縣城的手機賣場搞現場促銷,那家手機賣場的銷售記錄,他現在都記憶猶新。
一天時間,賣了30萬,近兩百臺手機,平均單價1500多,毛利潤達到了十萬,除去所有費用,純利潤也達到了7萬多。
說手機暴利,是因為他真實感受到這種利潤,那一天,他緊急調貨100臺,每臺對縫吃中間差價)120元,一天賺了元。
這也是他畢業後,不到一年,就月入兩萬的真正原因。
也更是為何,後來上市的那家全國連鎖大賣場,能從2001年到2006年,五年不到的時間,全國開了不下500家手機店的重要原因。
手機暴利時代,零售手機的黃金時代就是這幾年時間。
自2008年後,手機店利潤被擊穿,手機店的利潤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後世網上購物全面興起。
手機店徹底淪為了展示平臺,即便一部售價高達7000左右的高階手機,毛利潤也而不過三五百,純利潤多說三百元。
覃勇腦海裡像倒帶錄影帶一樣,不斷閃現往事。
等他清醒過來時,外面的天已經黑了。
就在這時,兜裡的手機突兀的響了起來。
電話是鄭中華打過來的。
覃勇接起電話,聽完了鄭中華的話,才明白原來鄭中華在跟贊尋那個總工無意談起他們要做手機時,對方說他們完全可以代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實際上,覃勇原本是打算給紅海達士康代工的,畢竟他們的代工後世是經過驗證的。
不過贊尋在2010年前,也是代工能力不錯的一個選擇。
覃勇當即問了下價格。
然後鄭中華說,每一個型號五萬臺起訂,先期先做六七個型號就可以了。
每臺成本平均下來大概在700元左右。
覃勇默算了一下,這一共30萬臺手機,成本需要2.1億。
牙酸的覃勇,眉頭一皺,也算明白了為何04年以前,手機品牌少的一個原因了。
這種成本,還真沒多少人玩得起,哪像2012年後,各種代工廠如雨後春筍,哪怕你5000臺,對方也給你生產。
成本最低的功能機,只要十幾元錢。你即便成山十萬臺,成本也不過百來萬,還給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