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慕容博帶著三小回到山莊,專門找吳明談了談。
把關於慕容家復國的事,把有關雁門關的謀劃,把對慕容復的期望,還有希望吳明——他師父的支援。
吳明只是靜靜的聽著,直到他全部說完。這可能是慕容博這輩子說的最痛快的一次了。
吳明先是喝了杯茶,靜靜的看著已是兩鬢斑白慕容博,輕輕嘆了口氣,問:“你是想推翻大宋?還是想復國?”
慕容博愣了!這不是一樣嗎?不推翻大宋,怎麼恢復燕國?
“師父,請明示!”
“你很聰明,應該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吳明摸了摸唇上的短鬚說:“如今天下思定,兩國難以開啟大戰。這不是說兩國百姓想要安定,而是兩國的統治者需要安定。”
吳明伸手從書桌上拿來一副堪輿圖,指著上面說:“大宋重文輕武,雖然會導致武功漸失,卻也為國內的統治打下基礎。只要沒有大的外患,零星的動亂並不能動搖統治。”
又往北一劃:“遼國,耶律洪基對內對外都有一套。對內寬鬆上層,對外威壓並施,轉移矛盾。只要他在,應該沒有什麼事能壓垮遼國。”
一指西北:“西夏小國,卻是和宋國合作對抗遼國。然得隴望蜀,如遇急情,其國旦夕可破。”
一指南方:“大理偏安一隅,道路難行,北方不統一,拿他就沒什麼好辦法。對大宋又一向恭順,又有白族支援,也不會有太大的風波。中原是誰的,它就是誰的。”
向西一畫:“吐蕃,自唐朝鼎盛以來,不斷衰弱,如今已成宋朝藩屬國。民少,貧瘠,難成大事。”
指了指遼國北部:“完顏部落,現在不斷壯大,威脅大遼。”
一指蒙古:“草原上現在部落繁多,又互不統屬,互相征伐。一旦有明主統一,戰力不菲。然其排外嚴重,得勢後漢化會消亡,不漢化也會消亡。”
用手一圈地圖:“中原之地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卻也是四戰之地。如無民心,則必如五代,戰亂四起。如起戰亂,四方之敵齊聚,必然生靈塗炭。”
慕容博滿頭大汗,死死的盯著堪輿圖。耳邊響起吳明的聲音:“你慕容一族先祖雖是鮮卑人,既然意圖大寶,便要以天下萬民為先。須知,民不可欺。”
“師父,難道復國真的是夢嗎?”慕容博啞著聲音說。
“若是你只想建一小國,好辦!只需尋一大島,引邊海之民留居。休養生息,壯大實力,百十年即可成國。若中原有變,自海上吊民伐罪,大事未必不成。”
“海上?”慕容博有些猶疑,眼中的光亮卻顯示他已經心動:“師父,那這江湖中的佈置?”
吳明笑道:“江湖事,江湖了。江湖終歸是民間,一群草莽,如何能影響天下?與其糾結於邊角,不若直指核心。爭天下,靠的是糧草、兵馬,不是個人武勇。這樣吧!你在這留兩年,聽聽我給他們上的課,兩年後你再做決定。”
“是,多謝師父。”慕容博欣喜道,他想先看看師父說的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