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嶺南書院甚至可以專門設立一個橋樑研究所。”
“從全國各地招募一些經驗豐富的匠人,再結合書院的一些研究人員,大家從理論和實際的角度一起考慮問題,看看如何修建更好的橋樑。”
“特別是研究所可以好好的檢討一下,如何在長江和黃河上面修建橋樑,這是今後肯定要面臨的問題。”
“要不然大明的水泥道路也好,鐵路也好,修建起來之後也會變成一段段的,銷量大打折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瞻墉這麼一說,張軏倒是頭大了。
他只是提了一嘴而已,怎麼就變成要在長江和黃河上面修建橋樑了?
這個事情,難度也太大了吧?
特別是要在上面修建能夠讓鐵路行走的橋樑。
想一想鐵路都是鋼鐵修建而成,上面還需要行走能夠運輸相當於幾百甚至幾千輛馬車貨物的火車。
這種橋樑,得修建到什麼程度才能滿足要求啊?
到時候那幫人不會怪自己多事吧?
“王爺,屬下儘快的安排一下。”
“不過這個事情估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些時間慢慢的研究。”
于謙幽怨的看了一眼張軏,站出來把這個活給攬下來了。
“其實我覺得橋樑修建這個事情,也可以跟蒸汽機的推廣一樣,集思廣益。”
“甚至可以專門組建鐵路和橋樑的施工隊伍,讓他們專門負責這方面的事情。”
“反正現在水泥道路的修建,已經有不少人員了。”
“從裡面抽一部分人馬出來,讓嶺南書院專門安排人去指導他們。”
“說不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楊士奇在旁邊補充了一下意見。
朱瞻墉提出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有意義,也很重要。
這一點,他是從來不否認的。
雖然現在還有很多課題需要面對,但是也不是不能努力。
至少努力的態度要展現出來。
“具體的安排,你們看著辦就行了。”
‘橋樑修建這個事情,我肯定也是沒有那些匠人來的專業。’
朱瞻墉肯定不可能什麼專案都一直親自盯著。
那樣子會累死的。
在加上他頂多在廣州待到實驗性質的火車和鐵路修建出來,就要回北京城了。
橋樑修建這種事情,自然沒有那麼快會有效果出來。
不過,總體來說,對於今天的確認成果,朱瞻墉還是比較滿意的。
蒸汽機的進度,可以說是達到了自己的期待,不能期待的太過於理想。
下一步只要做一些針對性的改進,立馬就會在許多作坊裡頭煥發出自己的生命力。
到時候不需要自己再去怎麼推廣,就有一些人搶著購買蒸汽機。
這種進入到了正迴圈狀態的行業,發展速度會快的驚人。
喜歡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請大家收藏:()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