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看過楊燕那份契約。
按行情六兩銀子買一個做三年工的丫頭是李家虧,尤其是楊燕這種十一二歲未成年丫頭更虧,最多也就是值三兩銀子。
可是就李大戶那人品,誰家清秀點兒的丫頭也不願意賣給他家。尤其是他家的七個兒子,小的十七八,大的二十七八,都繼承了他爹的基因,名聲爛大街。方圓幾十裡,除非是逼急了,誰把自己孩子往火坑裡推?
楊淩不知道的是,他爹楊九已經被逼急了。
今年收成還湊合,打的麥子交租後也就將夠吃飯。可是這幾年連年舉債過日子,債主們催得緊,他四處借錢也沒人願意再借他。
農村有句話叫救急不救窮。救人一時可以,誰能救人一世?
楊九的窮是根正苗紅,從爺爺那一代就一無所有了。到楊九父親這一代,為給兒子娶親又借了一筆債,結果父母早亡,這債又落到楊九頭上。
賣了祖宅和僅剩的三畝地,就是真正的赤貧了。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楊九二叔也算為他家打算,希望楊淩學點兒武藝,將來有個出路,用楊九一家給他家扛二年長工的代價,出了十兩銀子,把楊淩送到大通寺。
真說起來,楊九一家也就那二年吃的是飽飯,說不上二叔就盤剝了他。
這兩年晉省破產農民越來越多,背井離鄉走西口的越來越多。
走西口後世評價是促進了草原的經濟和文化繁榮,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發展。實際上走西口的人能在草原上活下來的十之一二,不到實在活不起的時候,誰也不願意走這條絕路。
今年楊家想活下去,賣女兒就成了唯一一條路。
可是有幾個願意買能吃不能幹的丫頭的呢?李大戶出六兩銀子真就是天價了。
人窮志短,也怪不得楊九夫婦見錢眼開。
哪曾想天可憐見,楊淩回來了,帶著一筆橫財回來了。
楊九本打算找個場面人去李大戶家說合,把這個契約退了,哪曾想李大戶直接動了手。
人們都圍上來打聽細情,楊淩不耐煩聽什麼細情,早丟下麥把子,撒腿就往李家莊跑,顧小三也趕緊跟了上去。
楊九“誒誒”了幾聲,想說什麼,楊淩早跑沒影了。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