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也走了出來,高聲喊著:“都起來,趕緊吃早飯,吃過飯打麥子去。”
“打麥子去?”楊淩一下精神了起來,他兩世為人,也不知道麥子是怎麼打的。
顧小三離家的時候也小,打麥子的場院灰塵揚起多高,還都是帶麥芒的,孩子們自然不願去,他也沒機會幹這活。今天聽說可以打麥子,顧小三也激動起來,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
幾個人就著剩菜吃黃米飯。
黃米在晉省種植很普遍,因為這種作物耐旱。
後人常誤會黃米為小米,其實是錯的。黃米學名叫黍,小米學名叫稷。稷是黍的變種,也就是說黃米飯是長輩,更粗糙一些。常說的江山社稷裡面的稷是小米,沒輪到出現更早的黍。
這個時候正是收麥子的時候,體力消耗大,再窮的人家也得煮乾飯,不然不耐餓,幹活沒力氣。
楊九租種的是二爺家的兩頃地,今年收成還不錯,黃米還吃得起。早晨蔣蘭又煮了幾碗米的乾飯,不然昨天剩的飯還真不夠楊淩和顧小三這倆飯桶忙活。
吃過飯,楊九給楊淩和顧小三各找了一件帶披肩的帽子戴上,這是打場標配,不然麥芒進了衣領,會難受死人。
這個帽子把光頭都遮上了,楊淩扭來扭去,覺得挺好,就是少了一面鏡子,不知道自己尊容。
顧小三戴上帽子忙著在楊燕面前擺造型,逗得楊燕咯咯笑。
割下的麥子曬乾後,要先鋪展在場院裡,用馬拉的石頭磙子碾壓脫粒。這樣碾壓會有很多麥穗殘留一些麥粒,農村哪有糟蹋糧的。楊淩他們今天的活就是把這些麥穗一把一把的在石頭上敲打脫粒,爭取顆粒歸倉。這個活不戴這樣特製帽子可不行。
楊燕一直央求著楊淩帶她去,楊淩教訓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去什麼去?這都大人的活。”看楊燕撅起嘴,就把剩下的銅板都拿出來,緩了語氣道:“你瞧你,多大的人了,嘴撅得能拴一頭驢了。給,拿這些錢去買油鹽醬醋,再買些時新菜,有魚記得買一條大的,晚上哥回來做紅燒魚給你吃。”
楊燕聽說晚上可以吃魚,又高興起來,接過錢又撓著笑腦袋有些擔心道:“哥,這麼多錢我花錯了咋辦?”
楊淩道:“就幾十個大錢,錯就錯,沒事。”
楊九叮囑道:“燕兒,去李家村口那個店,掌櫃的是你七姨夫,不能騙你。”
蔣蘭也跟著三個男人一起出門了,農忙時候可沒有什麼女人不下地幹活的規矩。
楊燕也蹦蹦跳跳出門了。
楊家莊小,沒店鋪。只有二里外的李家莊才有一個雜貨店,她得早點兒去置辦吃的,哥要給她做紅燒魚呢。紅燒魚她聽過,沒想到這回也能吃到了。
她卻不知道,前邊正有厄運等著她。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