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一封銀子是五百兩,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諧音就是半瘋。所以古代就忌諱二百五這個數字。“二百五”這個罵人的話出處還真很有富貴氣。
大通寺的規矩是隻有財物人員才能經手銀兩,這就造成只有十來個人幹活,大家都是觀望。
無數的災民看著大通寺把這麼多銀子送出去,這時人們已經知道方丈寧可舍銀子,也不捨他們,頓時銘感五內。不知哪個先跪下來,於是一個個災民接著跪下來,終於壯觀的一幕出現了:一萬多災民靜悄悄跪在地上,給銀子送行。
楊淩看得無語:這都哪跟哪啊。這幫叛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們災民不在寺內,他們會採用別的理由進來。甚至正因為有這麼多災民,叛軍也懼怕多造殺孽,才沒有攻寺。如果寺內只是幾千和尚,恐怕直接殺進來了呢。
運到四萬多兩銀子的時候,天色已經昏暗,叛軍的火頭軍就地埋鍋造飯。
清水河就在廣場旁邊,水源也方便。
行空看了看天色,對楊淩道:“你帶著知客僧,去和叛軍說說看,今天天黑不得眼,就送五萬兩銀子,明天天亮再把剩下那五萬兩送過去。”
楊淩想說什麼,猶豫了一下,還是什麼也沒說,轉身去了。
姚橫聽了楊淩的話,神色古怪。卜傑不由得呵呵笑起來,罵道:“這個方丈真是慳吝貨,銀子在手裡能下崽兒不成?非要熱乎一宿?不過正合我意。你看看這些長綠毛的銀子,都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白浪費了。我替他們花掉,也是功德。”
楊淩暗自點頭。這個姚橫說的真有道理。大通寺這樣把銀子雪藏起來,看起來自己的銀子自己做主,沒什麼錯處。實際上對社會危害極大。
這個時代流通的都是金銀銅這些金屬貨幣,你把銀子藏起來,社會流通的錢就減少,導致購買力下降,會形成惡性迴圈,最終連坑人的鐵幣都出現了。
鐵幣用個十幾年就會爛掉,許多人不願意接受鐵幣,以貨易貨這種原始方式又抬頭了。官府也開始用布匹代替貨幣發工資。所以大通寺這樣的藏銀,無形中在破壞金融流通。真不能說姚橫一點道理沒有。
姚橫見楊凌沒明白他為什麼這樣爽快答應下來,就明白告訴楊淩:“這銀子是我的,放大通寺當然要有利息。隔夜利息就按......就按五萬兩算好了。明天再送十萬兩。”
旁邊跟著的知客僧一個趔趄,差點兒沒嚇趴下,慌忙道:“那我們今天送完十萬兩銀子吧,就不用再交利息了。”
姚橫搖頭道:“大丈夫一言出口駟馬難追,你家方丈想拖延是因,我加利息是果,今天繼續送也是十五萬兩。”
知客僧丟下楊淩,轉頭就跑,回去送信了。這個資訊可太值錢了。
行空聽到再要五萬兩利息,一屁.股坐到地上,臉色灰敗,後悔道:“是我多事了。”
長老院那老僧道:“你錯了,就算你今天送過去十萬兩銀子,明天這些叛軍一樣會找別的藉口繼續索要銀兩。嚐到了甜頭他們怎麼會輕易離開?”
行空兩眼無神道:“那怎麼辦?”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