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楊淩先看了寨兵訓練。
一個月過去,胡漢三把這些寨兵訓練得有模有樣,如果不是弓箭還是射不準,十里急行軍隊伍就散了,還真被外表唬住。
不過楊淩知道訓練不是一日之功,急也沒用。
他感覺高興的是楊貴買了幾十頭母豬和一百多頭豬仔,這就是服從安排的表現。
中國古代普通肉食最貴的是牛肉,隨便宰殺耕牛犯法,是需要縣級官員特批的。這樣牛肉就很難登上百姓餐桌。
百姓認為最好吃的是羊肉和魚肉,不然也不能把魚和羊放一起造出一個“鮮”字。
二師兄的地位一直不高。豬大一點兒就發情,男女母豬總想著幹壞事,蹦蹦躂躂的,掉膘掉得厲害。
現在胡漢三傳了幾大弟子,承擔起劁豬重任,把公豬騸了做太監,公豬就清心寡慾,過上了不被美色迷惑的幸福日子。
胡漢三見楊淩很滿意,就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掌院,劁豬這一招好,我覺得可以由豬及人推廣。”
楊淩瞪他一眼道:“千年前就有了太監,用得著你來廢話?”
胡漢三賊眉鼠眼道:“我的意思是再推廣一下,比如說佛門,這樣就省得某些和尚有壞心思。”
站在一旁的楊貴臉色都變了,只覺得胯下涼颼颼的。
楊淩見這個本家很緊張,趕緊轉移話題道:“那啥,胡漢三你讓那幾個徒弟把豬尾巴也割掉。”
胡漢三有些不解:“掌院,閹豬咱知道什麼意思了,割豬尾巴又是什麼緣故?”
楊淩解釋道:“豬吃同樣多飼料,晃尾巴會損失百分之五的體重。”
“啊?計算這樣精確?”眾人都無語了。
湯宗望搖頭晃腦想半天,他自負天下書沒幾本沒看過,也不知道這豬尾巴的學問出自哪一本書。
只能拱手道:“楊掌院學究天人,真是大才,居然研究明白了豬尾巴功能。”
楊淩頗有些得意。後世養豬場多割掉豬尾巴,別問他咋知道的,因為他喜歡吃豬尾巴,發現這玩意兒漸漸成了稀缺品,一打聽才知道原因。看來知識就是財富啊。
這一次楊淩決定顯示辣椒作用。
當晚楊淩讓人把豬的下貨收拾乾淨,親手做了一個熘肝尖,一個爆炒豬肚,一個乾煸小腸。都用辣椒做配料煸炒。
最開始大家都懷疑這個東西能吃不能吃。等楊淩津津有味的每樣吃了一筷子,才跟著試探性的嘗一嘗,結果一發不可收。
辛辣的辣椒掩蓋了羶味兒,肝尖的滑嫩,小腸的苦中有香都體現出來。
楊貴很激動:“掌院,有了辣椒就可以做下貨吃了。我打發人去武義縣城收下貨,把下貨切成雜碎燉白菜,給大家補補油水。就是不知道辣椒放在菜裡會不會浪費許多錢?”
楊淩暫時不打算把辣椒推向市場,搖頭道:“辣椒儘夠吃,吃光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