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李安一行人進入了驃國境內,因為提前打好招呼了,所以,一行人並沒有被驃國的邊關為難,另外,李安並沒有表明真實的身份,只是掛著四品官員的名號,所以,也沒有受到特備的招待,只是地方官做做樣子罷了。
李安是過來探路的,自然不願意招惹太多麻煩,在進入驃國之後,地形還是以山巒為主,不過,要不了多久,李安一行人就會抵達平原地帶的,驃國的北部是山區,而南部確實相對地形比較平緩的平原,驃國有大片的平原,這些平原是驃國強盛的基礎。
當然了,驃國的強盛只是相對於周邊的小勢力而言的,若是與大唐帝國相比,那就差的老遠了,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對於大唐官員的到來,驃國自然不敢怠慢,當然,他們更關心的事情,是大唐官員到底幹什麼來了,為啥帶這麼多的護衛人馬,一千多人的兵馬不是太多,但對於普通的四品官員來說,這確實有點多。
這些驃國的接待官員,時不時的出言打探,想要弄清楚大唐官員到底幹啥來了,到底有什麼企圖,南詔被滅就在眼前,他們也是剛剛得到訊息,所以,他們心裡緊張的要命,儘管大唐把閣羅鳳的罪名羅列了出來,可誰知道這些罪名是不是編造的,他們又不認識閣羅鳳,更不認識閣羅鳳的筆跡,這些書信是不是大唐自己寫的,他們肯定搞不清,萬一大唐的下一個目標是他們驃國,那他們幾百年的基業就全完了。
一天不搞清楚大唐官員此行的目的,他們就一天不能睡個安穩覺,只有把大唐官員抵達這裡的目的搞清楚,他們才能睡的踏實。
驃國是一個比較鬆散的政權,除了中央朝廷之外,還有很多富庶的小勢力,這些勢力都承認自己是驃國人,不過,他們擁有很多自主的權利,看上去更像是附屬國,只不過,他們沒有國王的名號而已,尤其是北部山區,幾乎每一個山谷都是一個袖珍的附屬國,因為大山的阻擋,他們無法歸附大唐,而附近只有驃國的勢力最大,所以,他們便倒向驃國,不過,他們的內心顯然並不是特別認可驃國,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是不會為了驃國而損害自己利益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小集團的利益,而不是整個驃國的利益,只要他們的小利益能夠保證,哪怕驃國滅國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對於附屬的這些小勢力的想法,驃國高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過,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改變這一切,畢竟,這些小勢力的數量太多了,而且,大多分佈在王國的邊遠山區地帶,派兵攻打都很難,幾百年來,驃國也曾無數次出兵討伐不聽話的小勢力,不過,基本上佔不到什麼便宜,與損失相比,獲得的收益實在是太少了,久而久之,驃國對於周邊的小勢力,也就沒有多大興趣了,只要他們不反叛就行,承認自己是驃國的一部分就可以了,每年上供也都是象徵性的,並不會索要太多的財物,以免遭到拒絕,讓雙方都下不來臺。
李安一行人進入驃國境內之後,不但引起了驃國王室的注意,同時也引起了北部各個小勢力的注視,他們都盯著李安一行人,想要搞清楚李安一行人的目的。
其實,李安在南詔的行動並沒有多隱秘,只不過,李安走的是一條人及罕見的山路,接觸到的人並不多,知道是探查道路的就更少了,而這些知情人好多都是山區的村民,他們可沒有什麼辦法,把這些訊息送到驃國,這導致驃國搞不清李安進入的目的,只能拼命的打探,以儘快弄清楚情況。
驃國是南部的一個王國,在大唐南部算得上是一個大國了,擁有兵馬三萬多,而附屬的小勢力,兵馬往往只有幾千人,小一點的僅有幾百人,就這還是全民皆兵的狀態,好多小勢力的常備兵僅有幾十人,要不是所處的地形極為險惡,估計早就被滅了。
對於驃國來說,李安的一千多人威脅不算很大,而對於驃國北部的小勢力而言,這麼多的兵馬,足以把他們滅國了,要知道好多小勢力的人口才幾千人,全部壯丁加起來也不過千人左右。
也就是說,李安帶領著可以滅掉一個小勢力的兵馬,進入了小勢力的地盤,如此,這些沿途的小勢力豈能不緊張。
有些小勢力是老實種田打獵的,但也有些小勢力具有部分山賊的性質,他們平時種田打獵,有機會的話,他們也會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反正只要沒人發現出不了事兒。
對於驃國的情況,李安不是十分了解,但在進入驃國之前,提前一個月派了人了,所以,剛到驃國就把驃國的大部分情況搞清楚了。
“看來,驃國北部的情況不容樂觀啊!這裡的小勢力都是聽調不聽宣,本來以為搞定驃國朝廷就行了,現在看來,還要額外搞定北部這些地頭蛇才行。”
李安開口說道。
“李侍郎說了的,不過,我們還是先把地形探查清楚,確定了日後修路的路線之後,再去與這些小勢力打交道不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龍說道。
大唐將來若是要修路,肯定要從這些北部小勢力的地盤上透過,有些可能要佔用村落,也有的要佔用農田,這些都會損害這些小勢力的利益,但同時,路通了之後,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利益,所以,只要把這個情況跟這些小勢力說清楚,李安相信這些小勢力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從長遠來看,他們是可以獲得不少利益的,當然,必須要跟他們解釋清楚才行,要不然會引起誤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