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營生?”
達喜兒一臉的惆悵,沒有誰天生喜歡開黑店的,誰都喜歡正經營生,不過,在這貧窮的達州,根本就找不到正經營生的機會,也就是根本就找不到掙錢的門路,大家都種地打獵,又沒有工坊可以做,往來的商人倒是不少,可自己受傷啥也沒有,拿什麼跟商人交換?如此,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接搶了。
李安自然也知道達喜兒的難處,不過,只要去想辦法,總是能夠找到一條活路的,在當地找不到活路,可以遷移啊!去別處找活路,甚至,全族離開自己的家鄉,直接去別處生活。
只不過,這個辦法在後世非常流行,但在古代卻有些困難,在落後的古代,人們的家鄉情懷很重,只要不是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太願意離開自己家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感情很重很重,而且,律法似乎也會刻意阻撓百姓四處搬家,從而進一步促使老百姓不願意離開家鄉,在家鄉遭難的時候也不太願意離開,還有一些人是對於外面的世界有疑慮,不相信去外面就能活的好,萬一半路上累死了呢?
對於年輕力壯的百姓來說,倒也無所謂,可對於年老體衰的人來說,離開家鄉可能就意味著活著的可能很低了,小命丟在半路是很大的機率,古代的交通條件太差,一路上風餐露宿,身體不好的人是很容易生病的,而生病沒錢抓藥,還要繼續趕路,也沒有合適的地方休息,可不就是要丟掉小命了麼。
所以,只要還有一線希望,老年人都是不願意離開家鄉的,就算餓死也死在家鄉,那也認了。
這個村落的年輕人並不多,老人更多一些,孩童也不少,看得出來,年輕力壯的肯定離開這裡了,只把老弱留下,也許離開的年輕人賺到錢財之後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賺錢哪有那麼容易的。
走了一部分年輕人,留下的人,生活壓力就更大了,山裡所能獲得的食物非常有限,所有人都吃不飽,只能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有些老人為了節省口糧給年輕人,不得不忍著不吃飯,寧願餓死自己,也要讓自己的後輩可以活下來。
正是因為不忍讓村民餓著,所以,達喜兒便去路邊開黑店,搶奪路過商人的財寶,從而改善村民的生活,這才剛剛開業不久,就被李安逮了個正著。
“你們是達族的人。”
李安問道。
達喜兒道:“是的,我們是達族,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姓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安繼續問道:“你們達族與前面幾個部落不大一樣啊!怎麼住的這麼分散啊!一個村落才一百人左右。”
達喜兒開口回答道:“不是我們想居住的分散,我們達州地域最遼闊,百姓自然要居住的分散一些,而且,都居住在一起,吃什麼,沒有充足的食物,自然需要分開住,各村都在村落附近找吃的,還能勉強吃個半飽。”
“在村落附近找吃的,找什麼吃的?”
李安問道。
達喜兒說道:“就是獵物啊!還有野果,野蘑菇,野草根什麼的,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吃。”
“糧食呢?你們村落之人不會種糧食嗎?”
李安開口問道。
達喜兒無奈道:“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種糧食的,我們種的糧食全都被山洪沖走了,顆粒無收,要不然,也不會都餓著肚子了。”
“都被山洪沖走了,看來是遇到天災了,東女國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肯定也餓死了不少人啊!”
李安開口說道。
達喜兒點頭道:“公子說的是,那邊的情況比我們這裡還要糟糕,餓死的人更多,所以,我們這裡離開的人都去蜀中了,沒有去東女國的,因為缺糧食,主城的糧價都翻了二十倍了。”
“主城,就是你們達州的主城?有多少人口?”
李安開口問道。
達喜兒開口說道:“不敢欺瞞公子,幾年前的達州城,起碼有千餘人,可現如今的達州成,人口僅有四五百人,少了一半還多,而且,還有好多是路過的商人和護衛,達州城本地人恐怕已經不足三百。”
一個州城本城人口不足三百,這哪裡還能算是城,只能算是一個大號村落了,由此可見這裡的落敗。
“這些商人也是夠大膽的啊!”
李安開口感嘆道。
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這些商人之所以敢來這裡,自然是知道這裡缺糧,所以,他們從糧食不缺的蜀中,低價購買糧食,然後,不遠千里一路向西運輸,運到的目的地越遠,糧食的價格就越高,他們也就能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