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唐不遺憾 >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國之重器 大唐第一衙內 扶秦 念力成神 逍遙少年郎 絕代妖孽兵王 明朝大紅人 三國之出將入相 四顧首 魔獸要塞 紅樓之涵師兄來也

自古以來,先進的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一個帝國,那都是一樣的重要,個人擁有先進的技能,便能夠過的比別人更好,而一個帝國擁有先進的技術,便可以輕鬆的碾壓對手,讓自己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正因為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整個朝廷,都明白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所以,都會花費很大的精力要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避免這些核心技術被外人和敵國取得,個人和朝廷對技術的封鎖,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也就是因為蜀中鐵匠對精湛技藝的封鎖,導致西部羈縻區的鐵匠技能始終無法提高,始終無法打造出質量上乘的鐵器,進而不得不去蜀中購買各種鐵器,導致這些鐵匠不過是修補匠罷了,給鈍了的工具打磨一下,給變了形的工具整整型,打造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鐵器等低技術的工作。

技術就是金錢,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過的精彩,能夠擁有很多別人無法擁有的一切,尤其是金錢更是很容易就能夠獲得。

就比如李安就是如此,李安發明了一連串的先進技術,隨便憑藉幾個技術,就讓自己賺足了金錢,錢多的都讓李安不願意繼續賺錢了,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多的都用不完了,當金錢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增加金錢就不能增加幸福感了,所以,李安把大部分技術都送給朝廷了,也送了一些給別人。

對於打鐵這些技術,都是非常基礎的技術,這些技術李安也是略知一二的,只需要隨便指點一下,就能讓當地的鐵匠極大的提高技術,就能讓他們獲得更加先進的製作鐵質工具的能力,日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冶煉鋼鐵,自己打造先進的農具了,到時候不但能夠滿足自己所需,還能夠賣給外面的人,從而極大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至於這裡的百姓學會了先進的冶鐵技術,會不會衝擊蜀中的鐵器市場,李安覺得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蜀中足夠大,對鐵器的需求很高,單單一個西部羈縻區的產能是無法改變蜀中現狀的,就算這裡的百姓大規模的生產生鐵和鐵質工具,最多也就是讓蜀中的鐵器生意稍微受到一點競爭罷了,並不會完全動搖蜀中的市場。

西部羈縻區也是大唐的領土,這裡的百姓同樣也需要過上好日子,況且,在李安看來,鐵質工具的價格越是廉價,對於大唐帝國就越是有利,價格越是低廉就越是容易普及,而普及這些工具是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力的,從而讓大唐帝國發展的更好更快。

現在大唐到處修築鐵路,對鐵的需求量極高,只要發現鐵礦就一定要儘快開採,開採的越多就越能支撐大唐修築更多的鐵路,將大唐的利益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羈縻區這裡既然發現了鐵礦就一定要今早開採,對於開採所需的技術,李安是可以白送給當地部落的,一分錢都不會收取,這樣也能讓他們內心感激,從而更加願意配合李安的政策。

看著眼前這些菱鐵礦,姜姓部落的三名族長全都欣喜不已,他們都沒有料到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寶貝,不過,同時也有一個隱憂飄上了他們的心頭,那就是他們的族人沒有人會冶煉鐵礦石,打造精良鐵器的能力也很欠缺,這些都是核心技術,而他們恰恰缺乏這些核心技術,所以,難免會顯得有些焦慮。

漫山遍野都是寶貝,但他們卻缺乏使用這些寶貝的能力,這怎麼能不讓他們心焦。

李安明白這三位族長的憂慮,為了幫助他們,也為了大唐帝國的大局,李安決定把部分冶煉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術。

如何將鐵礦石冶煉成生鐵,以及將生鐵打造成鋼材的技術,這些最基本的技術都可以交給他們,而作為交換,他們必須支援朝廷在他們的地盤上修路。

“三位族長不用擔心,冶鐵鍊鋼並沒有想的那麼困難,此地材料充足,只需要略作準備,就可以講這些鐵礦石冶煉成鋼鐵了,沒有什麼難的。”

李安非常輕鬆的說道。

的確,對於李安來說,冶煉鋼鐵確實都屬於小兒科,難度真的很小,一點挑戰性都沒有,將這些技術交給當地部落,也可以數日內完成,最多留下一些文字和圖畫,讓他們按照圖紙和資料進行操作就行了。

要說華夏的冶鐵技術,從春秋的時候就出現了,而戰果時期更是出現了鍊鋼的技術,發展的還是很早的,在最早的時候出現的是塊鍊鐵,也叫鍛鐵,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由鐵礦石固態還原得到的鐵塊。這種冶煉技術使用了很多年,直到十四世紀煉出生鐵之前,一直採用塊煉法鍊鐵。

冶煉塊鍊鐵,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為爐,裝入高品位的鐵礦石和木炭,點燃後,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千度左右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就會還原成金屬鐵,而脈石成為渣子。

由於礦石中其它未還原的氧化物和雜質不能除去,只能趁熱鍛打擠出一部或大部,仍然會有較多的大塊夾雜物留在鐵裡,由於冶煉溫度不高,化學反應較慢,加之取出固體產品需要扒爐,所以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也大。與生鐵不同,塊鍊鐵含碳極低,質地柔軟,適於鍛造成形。由於塊鍊鐵在鍛打前疏鬆多孔,故也被稱為海綿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春秋時期最初是塊鍊鐵,此後又出現了更加先進的白口鑄鐵,之後是鋼材,從而使金屬的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這也奠定了華夏文明早起引領天下的基礎。

之後的時代,由於人們意識到塊鍊鐵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大,為了提高產量,就要強化鼓風和加高爐身,爐子必將逐漸從地坑式向豎爐發展。爐身加高以後,爐內上升的煤氣流與礦石接觸的時間延長,能量利用率有了提高。

鼓風強化則有兩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氣體壓力加大,穿透爐內料層的能力增強,因而允許增加爐身高度,另一方面是燃燒強度提高,直接提高了爐內溫度,這些都促使產量提高。

可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溫度高了雖然鐵產量有所提高,往鐵裡滲碳的速度也加快了,當滲碳超過百分之二以後,就引起了質變,得到的是另外一種產品生鐵,而生鐵的熔點最低可達一千一百四十七度,而溫度升高後還促使原料中的其它元素被還原進入鐵中,這就使得生鐵的熔點更為降低,於是,得到液體產品的可能出現了,當然,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這就是在原始的塊煉爐中,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偶然也能得到生鐵。

這種最早的液態生鐵非白口鑄鐵莫屬,在這種白口鑄鐵中,幾乎全部的碳都與鐵化合形成了碳化三鐵,其斷口呈暗白色,晶粒粗大,具有很大的硬度和脆性,因此被稱為剛鐵,在外國早期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肯定也得到過液態生鐵,由於其鍛造傳統過於強大,而生鐵不耐鍛打,這種液態生鐵多被視作冶煉不正常的產物而拋棄了,而在華夏文明這裡則不然,生鐵一開始就有了用武之地,被打造成了各種產品。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