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女國此時的治安情況非常不容樂觀,原本非常樸實的一個好地方,就因為天災導致的飢餓,讓那裡的百姓一夜之間變了性情,很多原本善良的百姓變成了兇狠的盜賊,為了生存下去,很多人不得不去偷搶,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性情,否則,他們就只能被活活的餓死。
而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人已經被餓死了,逃到大唐的百姓也有不少,蜀中的好多縣城都出現了東女國百姓的身影,而能夠逃亡出來的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是無法逃亡的,有的是因為捨不得自己的房產,有的是年老體衰,根本就走不動,有的捨不得自己的家鄉,還有些實在湊不齊盤纏,當然,也還有一些對外地充滿了恐懼的,總之,各種情況都有,這注定了大部分人是無法離開自己家鄉的。
自古以來,任何一次災難,都會導致百姓的遷徙,但能夠成功遷徙的都只能是一部分,大部分都無法遷徙,總有各種因素制約百姓離開自己的家園,若是遷徙的人太多,對於沒有受災的區域,也會是一個天大的災難,因為災民的衝擊是巨大的,沒受災的區域,餘糧也不會很多,若是貿然有大量的災民湧入進去,則沒受災的地區也會順帶著變成災區。
就好比蝗災就是如此,當蝗蟲把一個地區的植物吃完之後,馬上陷入饑荒,於是就會飛到另一個區域繼續吃啃食莊稼,然後一步步的增加災害面積,讓很多地方都變成了災區。
受災地區的百姓,若是像蝗蟲一樣到處亂跑,同樣也會起到擴散災害的目的,當成千上萬的災民湧入一個正常的縣城的時候,這個縣城的糧食很快就會被拖垮,如此,這個正常的縣城也就會變成災區,從而被原先的災民裹挾,變成了新的災民,若是純粹找吃的倒也罷了,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有人打著推翻朝廷的旗號,則這些災民就會成為起義軍,起到席捲天下的作用,讓統治者非常的畏懼。
所以,不論哪裡發生了災害,統治者都會選擇調撥糧食到當地去賑災,而不希望災民自己跑到周邊去找吃的,這樣會將災害蔓延到周邊,引起嚴重的後果,當然,若是受災面積足夠大,則採取任何措施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了,當天下的一半都受災了,那也就沒法調撥糧食去賑災了,整個王朝也就維持不住了,若強行調撥糧食去賑災,則朝廷的糧食會被耗幹,而朝廷一旦沒有糧食,則軍隊就不會聽從調遣了,國家同樣也是要滅亡的。
災害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自古以來,朝廷都非常懼怕災害的發生,所以,天子會經常性的去祭祀,祈求帝國的風調雨順,讓帝國不要遭遇災害,讓百姓不要流離失所。
蜀中西部羈縻區的各族長老,也同樣熱衷於祭祀,他們祭祀的是山神,因為他們生活在大山裡,是大山養活了他們,他們感恩大山的恩賜,自然對大山頗為敬畏,並把大山神話,進而對大山進行祭祀。
這裡的各族百姓,沒有不敬畏山神的,沒有人敢輕易得罪山神,哪怕是在山中打獵,有空的時候也會虔誠的祈禱,讓山神保佑他們可以獲得大山裡的食物,不要被大山裡的野獸吃掉了。
雖然這有迷信的嫌疑,但當地部族信奉山神也有好處,那就是在向大山索取資源的時候,會非常的小心,不會大肆破壞大山的環境,會與大山友好相處,對於這些當地部族來說,在山上打獵和種植作物,砍伐一點需要的樹木,都屬於合理的索取,而對於大規模開採木材,將大山挖平,那就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了,至少,短時間內是接受不了的,會覺得如此做,會得罪山神的,而山神一旦降下懲罰,他們就要受苦了。
所以,對於段儉漢所說的,朝廷要在他們部族的土地上挖山修路,他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其中的一座主山,更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神山,是萬萬不能挖平的。
當然,段儉漢全都是胡亂瞎說的,大唐要在這裡修路是真的,但大唐絕對不會把一座幾千米高的大山給挖平,就算大唐有先進的炸藥,也絕不會選擇最愚蠢的炸山,尤其是那座主山這麼高,這要是全部炸平,那得需要海量的炸藥,成本太過於高昂了,工期也會被無限制的拉長,是絕對不划算的,也是不可能實施的。
雖然段儉漢是隨口瞎說的,但姜姓部族的眾族長卻願意相信這個事情,因為他們對當地的地形太過於瞭解,他們覺得大唐若是要修建一條好走的康莊大道,是必然要開山的,而且是大規模的開山,只有將很多大山給徹底挖平,才能修築一條好走的道路,否則,這路根本就沒法修,當地的地形太糟糕了,除了大規模的開山,這些部族長實在想不出大唐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至於這麼碩大的山,大唐工程隊如何將其挖平,他們覺得大唐有炸藥,而他們又沒見過炸藥,就是覺得那東西非常的厲害,一點點就可以將石頭炸碎,如此一來,就以大唐帝國的國力,多準備一些炸藥,自然可以將他們生活區域的一座座大山全部都給炸平,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唐要炸山修路,要毀壞他們的家園,要得罪他們心中的山神,這就像一座大山,壓在了眾多姜姓族長的心頭,他們非常的憂慮,擔心這個事情真的發生,而段儉漢添油加醋的訴說,更是讓他們的心裡生出了反抗朝廷的念頭,只是攝於朝廷的實力,他們又覺得有些氣餒,為此,非常的苦惱。
“段兄弟,這一切不過都是你個人的猜測而已,朝廷是不是要修路,我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七族長覺得這個段儉漢不像好人,開口說道。
其餘幾位族長同樣非常疑惑的看向段儉漢,他們也不是完全相信這個外來之人,對他的話也是半信半疑。
段儉漢開口說道:“諸位心有疑慮,在下非常理解,對於大唐要在這裡修路,我敢肯定絕對是真的,這個事情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差錯的,這東女國徹底歸入大唐州縣的條件之一,就是修築一條從東女國到蜀中的通道,這個在東女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而朝廷也同意了,而從東女國往蜀中修路,要如何修呢?難道還會繞開咱們這裡嗎?繞得開嗎?你們覺得從東女國進入蜀中,還有別的路可走嗎?修路不從這裡透過,要從哪裡透過呢?”
這倒是實話實話,這個事情在東女國確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幾乎所有的東女國老百姓都知道這個事情,尤其是高層都知道,而身為細作的段儉漢,自然也是知道的,姜姓部族想要去求證也非常容易。
“哦,看來這是真的嘍!”
眾族長全都面面相覷。
七族長皺了皺眉頭,開口說道:“就算要從咱們這裡修路,那也不一定就要把大山都給挖平,在原來道路的基礎上稍微擴建一下,把道路弄平整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啊!誰說一定要把山挖平,那得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啊!反正我是不敢相信。”
“哈哈!擴建一下就行,七族長想的也太簡單了吧!這裡的路況是個什麼樣,各位族長應該都心裡有數,就那掛在懸崖上的壁掛山路,如何進行擴建,若是拓寬了,那上面的石頭還不直接砸下來啊!那樣的道路根本就沒法擴建,絕對沒法擴建,要想修築一條寬闊的道路,必須把整座山都挖平才行,這是唯一的辦法,諸位也應該都清楚,七族長也應該明白,若是這些壁掛山路不擴建,那這條道就不算擴建,如此,朝廷豈不是失信於東女國,東女國又如何能真心歸附。”
段儉漢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