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凡是有利益的地方,資本都會瘋狂的湧入,有錢有勢的人都會過去佔位置,普通人哪裡來的機會,普通人若是膽敢跟貴族搶利益,那簡直是找死。
船家撇嘴道:“可不是嗎?這麼一大片果樹,哪裡是普通人敢種的,聽說這樹下還埋了不少人呢?不過,都是幾百年之前的事情了,不說也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看樣子,船家似乎知道些什麼,只是不太願意說出來,而李安很想讓船家說出來,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沒事,說說吧!本官很想知道。”
李安開口問道。
原來,在幾百年之前,這裡的洞天乳酒就已經很熱銷了,而附近的百姓因為採集獼猴桃也發了一筆小財,後來,在一個領頭人的帶領下,大家夥兒全部都開始劃片種植獼猴桃,如此一來,收入自然就會更高了,可惜有人看不得普通老百姓收入增加,直接找個理由,將老百姓種植的獼猴桃全部歸為己有,老百姓當然不幹了,從而展開了一場鬥爭。
百姓與貴族爭鬥,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百姓都被活活打死了,而屍首就被埋在這片獼猴桃樹林之中。
當然,由於貴族做的太過分,出了人命了,活著的百姓氣不過,自然也會回來報復,從而讓這裡的血腥氣濃厚了一點,這一片片的獼猴桃樹林下面,究竟埋了多少人,誰也說不清,但不論如何,這裡的獼猴桃樹一直都是長勢喜人,用獼猴桃果子製作的洞天乳酒也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美酒,至於獼猴桃樹下面有多少冤魂,是沒有人在乎這些的。
船家說的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李安也無從確定,因為這個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已經沒法考證了,幾百年前的故事,也只能是一個故事而已,沒有人會在乎這個故事的真假,就當閒著無聊,聽一聽故事解解悶罷了。
另外,此山之中的獼猴桃樹,都是屬於青城山道觀的,屬於道觀的財產,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貴族都沒有權利涉足這裡的獼猴桃樹,誰讓當今皇帝李隆基是道教信徒呢?道觀的地位比貴族還要高,沒有哪個貴族膽敢給皇帝對著幹,自然也不敢得罪道觀。
繼續往前走,李安看到了遠處的道觀,一個規模還算不錯的建築群,那裡是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品嚐青城四絕的地方。
青城山的風景非常優美,至於青城山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據說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在大唐開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七三零年,更為青城山,也就是前些年才更換的名字,就是現任皇帝李隆基更改的。
另外,據說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這是青城山的有一個名字。
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
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在大唐這個時代,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經常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通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
青城山是大唐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直到後世的時候,仍舊完好地儲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
要說這個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為天師,道名為張道陵。
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大唐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建立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天下。
大唐末年的時候,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三十年,著書立說,對後世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後世的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
李安對於道教不是很有興趣,也不會像皇帝那樣,把道教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畢竟,李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不會因為信仰宗教而限制自己,而皇帝信教的目的,是為了長生不老,想要一直享受人生,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的壽命豈能因為信教而增加,道教的長生不老術不過是江湖騙子罷了,就是專門用來騙人的。
青城山道觀最核心的建築,就是中間的天師洞了,也是李安馬上要去的地方,這個天師洞可不是什麼小山洞,而是一棟房子,這棟房子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十分幽靜,是一個燒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很多道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
至於一棟房子為何要起名天師洞,那是因為天師出現的時間比較早,那個時候建築業還不發達,很多人類都住在洞穴之中,修行的人自然也是在洞中了,所以,很多道教的聖地也是在洞中,但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後來建造房子開始普遍起來,於是道教之中就開始出現很多殿堂了,而天師洞是隋朝大業年間建造的,自然不能鑿個山洞了,肯定要建設一座宮殿才行,但在起名字的時候,還是起了個天師洞,以懷念曾經在山洞之中修行的張天師。
天師洞雖然是青城山道觀的核心,但道觀的掌門卻並不在天師洞,而是在後山修行,畢竟,每天去天師洞燒香祈求的人太多了,在如此人聲嘈雜的地方,是根本沒法靜下心來修行的,天師洞成了待客的地方了。
也許剛開始的青城山道觀,就是一個燒香修行的地方,可隨著香客越來越多,道觀的收入也越來越高,已經開始出現不太好的商業化苗頭了。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