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唐不遺憾 > 第九百八十二章 平衡

第九百八十二章 平衡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我的無限歷程

“陛下這幾日身體抱恙,右相可知?”

楊國忠先是需要鋪墊一番,然後才能說出自己的目的。

李林甫輕輕點頭,說道:“知道,自然是知道的,聽說陛下並無大礙,今日在寢宮之中,還提出讓楊御史處理朝政,老夫要恭喜楊御史啊!”

“哪裡,哪裡,下官還有好多地方需要請教右相呢?哈哈!”

楊國忠客氣的說道,停了一下,繼續說道:“右相應該知道,太子也參與政事了,下官與太子的關係,與右相與太子的關係,那都是一樣糟糕的,有太子掣肘,只怕很多政事在處理起來的時候,會比較的麻煩啊!”

這話說的是事實,任何人當政都會選擇提拔自己的親信,若歸附自己的官員犯了錯,會想盡辦法將事情擺平,而一旦政敵及其親信犯錯,那就要狠狠的打擊,總之,公正的處理事情是不可能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比如官員貪墨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社會,任何一個官員,幾乎都犯過錯誤,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經不起調查的,只要調查一番,總能找到一大堆的問題,從而可以將其革職查辦,但負責調查的御史,若是遇到支援自己的官員犯錯,那自然就要網開一面了,而若是與自己有過節的人犯錯,那就完全不用客氣了,想怎麼整就怎麼整,往死裡整。

但若是負責調查的御史身邊有個反對者,並對其進行監督,如此,想要繼續我行我素就行不通了,御史的行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比如,楊國忠負責處理在政事堂的事務,在看到不利於自己的言論,或者發現有人舉報自己的心腹之人,他很有可能會把事情給壓下,從而讓事情不了了之,但若是太子也看到了這個事情,他再想把事情給壓下去就比較困難了。

歷史上,有很多掌權的臣子,會把很多不利於自己的事情給壓下,也就是說,下面的臣子要反映一些問題,有很多事情是送不到皇帝手中的,在半路上就很有可能會被截留,甚至,寫奏摺的人還會遭遇一系列的報復性打擊。

在很多王朝,當敵國軍隊打來,前線全面潰敗的緊要關頭,皇帝卻還在宮內歌舞昇平,甚至,敵軍都打到首都外面了,皇帝才知道自己下面的人瞞了自己,沒有把如此重要的訊息告訴自己,導致了帝國的敗亡。

李林甫在執政的時候,搞了很多冤假錯案,為的就是排除異己,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的穩固,而楊國忠此刻,顯然也想這樣,可太子被允許參加政事,這就多了一層掣肘,會讓楊國忠處理政事的時候如芒刺在背,不能隨心所欲的處理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個搞不好,還有可能會暴露自己的錯誤,從而遭到太子的打擊。

“楊御史應該明白,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參與朝政也是一種鍛鍊,這是避免不了的,前一段時間,郯王不是也參與朝政了麼?”

李林甫開口說道。

這相當於是提醒楊國忠,郯王是可以用來制衡太子的一個砝碼,畢竟,他們都是皇帝的兒子,而且,郯王還比太子年長,是太子的哥哥,繼承太子之位更加的理所應當,而且,皇帝似乎也在培養郯王等皇子,以隨時做好替換太子的準備,讓太子不是帝國唯一的繼承人,從而分散朝堂大臣的注意力,讓他們分別選擇效忠不同的皇子,便於控制朝堂局勢。

當然,既然要平衡,就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誰表現的強大了一些就打擊誰,誰表現的弱小了,就要扶持一把,從而讓雙方始終維持勢均力敵的水平。

這一次皇帝生病,太子表現弱勢,幾乎什麼動作都沒有,而郯王他們卻有小動作,這讓皇帝感覺郯王的心態有些抬頭,而太子似乎安分了一些,如此,他自然需要提攜太子一把,讓太子積極一些,從而擁有力量對對抗反對者,形成一股讓他放心的力量。

“這陛下是一會兒一個心意,實在讓那我等大臣捉摸不透,右相能否看出陛下究竟中意哪位皇子?”

楊國忠問道。

李林甫輕蔑的笑了一下,聲音不大的說道:“陛下是天子,聖意難測啊!就算是我也猜不出來,不過,咱們也都是做父親的,也都有兒子,做父親的心情應該也是能夠理解的,不是嗎?”

這是要告訴楊國忠,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道理,皇帝理論上是每個兒子都疼,但同時,也可以說是每個兒子都不疼,但疼兒子是因為都是他親生的,而他不疼兒子,又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旦其中一個兒子翅膀硬了,威脅皇帝的位置就不好了。

帝王之家與普通人家畢竟是不一樣的,繼承人可以擁有整個帝國,所以,自古以來,帝王家的爭權奪利也往往是最為激烈的,稍有不慎,要不是父親死,要麼是哥哥死,要麼是弟弟死,人倫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而李隆基本人也是靠權謀起家的,對這方面是極其瞭解的。

而且,就從歷史的情況看,李隆基在後期也不忘玩了一把權術,只可惜是失策,在安史之亂髮生之後,因為唐玄宗的一系列失誤決策,導致叛軍突破潼關防線,進而威逼京師長安。

在這緊要的關頭,皇帝和大量官員,全部逃往蜀中,簡直猶如喪家之犬一般,半路上,太子與其心腹策劃了殺楊貴妃和楊國忠的戲碼,然後,藉口牽制叛軍,樹立老百姓抗敵的決心,讓太子逃離李隆基的視線,並在抵達北方靈武之後,迅速登基稱帝,並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這其實與篡位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了,而且,是明目張膽的篡位,可李亨的篡位是有一定基礎的,是在得到北方大量軍官的支援下登基的,而這些軍官掌握著大唐大半的精銳兵馬,是平定叛亂的主力大軍,有這些軍頭的支援,李亨這皇位篡的可謂是底氣十足。

為此,李隆基也只能認了,畢竟,因為他的晚年昏聵,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他的皇帝威望已經大打折扣,從北方將領推舉太子登基,就能看出這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他又非常不甘心就這麼讓李亨掌控整個大唐,他還奢望以太上皇的位置繼續過著統治天下的生活,所以,他在得知李亨私自登基之後,雖然承認了這一事實,但同時,也立即下詔,讓他的諸多皇子分別兼領天下節度使,以抗衡登基的李亨,最有名的一個就是身為江陵大都督的李僯了。

李僯在上位之後,起了割據一方的思想,不過,由於這個傢伙沒有什麼真才實學,最終慘遭失敗,而李隆基大封諸皇子為天下節度使的行為,也讓李亨非常的不高興,如此,在李隆基返回京城長安之後,李亨對待他的父親也非常的不友好,甚至,還把他身邊最得力的高力士給趕走了,簡直就是要活活悶死太上皇,並最終導致了李隆基的抑鬱而終。

一切都是有定數的,李隆基對待自己的兒子很不友好,千方百計的想要限制自己兒子的權勢,最終落得個晚年淒涼的悲慘結果。

“陛下原本最中意的是壽王李瑁,可惜因為貴妃的事情,壽王是不大可能當上太子了,可除了壽王,郯王和永王雖然也受陛下青睞,可他們都有缺陷,只怕也難以讓陛下完全滿意,這倒是一個難辦的事情啊!”

楊國忠一臉為難的看向李林甫。

太子這條大腿,他是徹底抱不上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從其餘的皇子之中,尋找一個可以代替太子的人,並傾其全力進行支援,若他支援的皇子最終坐上龍椅,他的地位就能更加的穩固了。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