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吏也如此說。
李寒『露』看向老太太,開口說道:“老人家,旁邊這位就是我的夫君,也是設計這座大橋的李侍郎。”
“哎呀!您就是李侍郎啊!您就是我們村的恩人啊!狗娃兒,快給恩人磕頭。”
老太太激動的說道,並順勢想要下跪。
李芽兒就在旁邊,連忙將老人家扶起來,輕聲道:“老者為尊,老人家就不必行禮了。”
狗娃兒很聽話,雖然他有些害怕,但『奶』『奶』讓他磕頭,他連忙就真的磕頭了,小膝蓋估計是經常跪著的緣故,似乎一點兒也不覺得疼痛。
“乖娃兒,快起來,吃糖。”
李安讓小尹將小娃兒扶起身來,並拿出糖果給小娃兒吃。
小狗娃兒還不好意思,不敢接受,直到他『奶』『奶』發話,這才戰戰兢兢的接下糖果,並小心的收好,然後,仍舊怔怔的看著身邊的眾人。
“老人家,我們之前並沒有見過,你為何說我是你們全村的恩人呢?”
李安非常好奇的問道。
老太太,連忙說道:“恩人有所不知,我們村子就在南邊不遠處,一直以來都是人多地少,遇到豐年還好說,若是遇到災年,那是肯定要餓死不少人的,雖然朝廷會賑災,可道路難行,待朝廷的救災米糧送下來,已經有不少人被餓死了,我們家老頭子就是被餓死的,他身子骨不好,若是能多撐一天,朝廷的救災米糧就能送到了,哎!”
嘆息一聲之後,老太太繼續說道:“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恩人在這裡修了大橋,以後就算有天災,朝廷的救災米糧也能很快運到我們村裡,平常,我們還能從大橋去北岸的鄂州城裡,賣點土特產啥的,孩子們也能更加方便的去北岸找活兒幹,走親戚也方便太多了,以前,因為要過江,一年走不了幾次親戚,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天天走親戚都可以,哎呀,這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以前,我們村子裡的人,一年才能吃上一頓肉,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每家每戶一個月都能吃上兩三回肉了,人也都比以前精神了,這些都多虧了恩人啊!若沒有這座大橋,我們的日子不可能變得這麼好,出行也不可能變得這麼方便。”
別看這老太太年紀比較大,見識和文化也沒有多少,可說起話來,那是一條一條的,看上去倒是挺能幹的,一看在村裡就是一號人物,是能夠幫助大家夥兒的風雲人物。
李安甚至都能猜到她的職業了,或許是個媒婆也說不定,因為這份口才和神『色』,真的很像媒婆。
畢竟,人的口才一般都是練出來的,只有透過不斷的練習,人的口才才持續的進步,而鄉下的老太太,練習口才的機會不多,只有媒婆這類職業的人,練習口才的機會才比較多,說話才能比較的得體。
老太太說的非常的清楚,李安自然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原來老太太所在的村莊,是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而因為李安修建了鄂州大橋,讓這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變的比之前好了太多了,如此,才把負責修建大橋的李安當成了他們村的大恩人。
這與後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個道理,若沒有人挖井,周圍的人就都沒有井水吃,所以,在吃水的時候,要感謝挖井的人,而同樣的,若沒有李安負責造橋,附近這個村落的老百姓,就難以過上好日子,如此,他們自然要非常感謝李安才是,是李安的造橋行動,讓他們有了過上好日子的前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安與老太太聊了好一陣子,也算是瞭解了底層百姓心中的想法,雖然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富裕了,但並沒有丟了良心,對讓他們富裕的人,是非常感激的,而這份感恩之心是頗為難能可貴的,也是非常讓人喜歡的。
李安在大橋耽誤了很長時間,同時,也耽誤了這對祖孫趕路,所以,在離開大橋之際,李安要求當地的官員,用一輛馬車送這對祖孫出發,以免天黑之後,這隊祖孫還到不了她們要去的地方。
上了火車之後,李安與李寒『露』仍在談論剛才發生的事情,越談越覺得非常的有趣。
直到此時,李安才真正明白,為什麼李寒『露』二人見了她們一次之後,就有一種很有緣分的感覺,因為這個對祖孫確實很有意思。
列車按照既定的速度,不快不慢的向預定的目的地進發,大概還需要好多天的時間才能抵達長安城,不過,李安已經返回本土的訊息,會更快的被送回長安城。
因為是大唐工業化的靈魂人物,所以,得知李安返回之後,所有人都極為重視,不論是朝廷的貴族和官員,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把這個事情作為最大的談論資本,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談論李安返回大唐本土的訊息。
長安城的報刊,以頭版頭條的訊息,公開報道李安返回大唐本土的事實,並動用了整整一個版面的空間,除了介紹李安返回大唐本土之外,還著重介紹了李安此次南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功績,以及海外諸國對大唐帝國的仰慕和歸附之心。
總之,報刊上的內容,全部都是溢美之詞,不但把李安的功績給吹上天了,而且,還順帶著把皇帝和貴族們也全都誇讚了一遍,畢竟,南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也不能是李安一個人的功勞,那麼多的官員都在努力,皇帝的支援也是開闢航線成功的重要原因,自然都是有功的。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