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地域大了一些,還包括文化和認同感的不同,華夏的天下經過多次的大一統,早就已經形成了共識,那就是不論如何,天下都必須統一,所有有志之士都是這麼認為的。
而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可未必就是這樣了,很多民族並不具備這樣的素質,他們完全沒有天下的概念,只知道保護自己的私人利益,所以,也就永遠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
比如歐羅巴世界,擁有很多很多的國家,但就是沒有人能夠將這些國家全部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更加龐大的國家,地中海沿岸倒是有過幾個面積比較龐大的國家,但因為結構比較鬆散,所以,與華夏的大一統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因為他們的政權實在是太鬆散了,一旦遇到利益不統一的時候就會讓國家風崩離析。
所以,後世國家最小最細碎的就是歐羅巴世界,其餘地方的國家總體來說,面積總是比他們要大一些,尤其是華夏帝國的面積是很大的,而形成這個的原因就是大一統的思想造成的。
而歐羅巴世界,不但國家非常的細碎,在形式上完成統一之後,還有的國家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脫離形勢上的統一,從而給這一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總之,因為那個地方的人都比較希望獨立自主,不願意形成統一,所以,不論如何整合都無法讓這一地區的國家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因為地域的不同,所以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李曉露提出大唐統一世界之後,會不會就沒有戰亂和強盜的時候,李安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
若是告訴她,大唐沒有這麼大的能耐,則有損大唐帝國的國威,而若是告訴她大唐統一全世界,就不會有戰亂了,則顯得太假了,畢竟,若大唐帝國強行統一整個世界,必然會遭到大量民族的抵抗,戰亂可能會更加的頻繁,而只有進行很好的合作,才是最佳的方法。
“諸國情況複雜,並不是那麼容易統一的,不過,只要大唐佔據要點,控制世界諸國,則可以有效緩解戰亂和強盜行徑。”
李安想了半天,也只能如此回答了。
李曉露點了點頭,開口問道:“我明白了,就像這次李侍郎調節奧斯曼與拉赫曼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不要互相攻打,如此,就能夠減少戰亂了,這便是大唐帝國在海外存在的意義,是不是?”
說完認真的看向李安。
李安詫異的看向李曉露,點了點頭,非常讚賞的回答道:“你說的很對,這就是我們大唐存在的意義,日後,當大唐帝國佔據直布羅陀之後,就可以將西班牙和奧斯曼的埃及分隔開來,以後,這兩個國家之間就不容易發生戰爭了,也就不會有很多人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了,像你的家人那樣遭遇的情況就會大大的減少。”
這是李安的心裡話,只要大唐佔據直布羅陀這個重要的樞紐位置,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直布羅陀海峽,從而將西班牙和埃及這兩個國家給分開,如此,這兩個國家要是再次發生衝突的話,就必然會破壞大唐帝國在直布羅陀的利益,這樣一來,豈能不遭到大唐帝國的強烈反對,這個戰爭也就很有可能打不起來了。
大唐帝國夾在這兩個國家之間,只要用武力威懾的方式進行干涉,這兩個國家就沒有辦法繼續敵對下去,而大唐的理由也會很充分的,那就是保護商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當然,這些藉口都是相對次要的,主要是大唐帝國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大,這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後盾,若是沒有極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任何藉口都是白費口舌,都是不會有絲毫作用的。
在任何時代,武力永遠都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核心問題,只有擁有了強大的武力,一個國家說的話才能有人聽從,若是沒有武力做後盾,一個再有道理的國家也會任人宰割。
華夏帝國自古就有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說軍隊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若是沒有軍隊的支援,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穩定的存在。
所以,任何一個政權的統治階層,都把軍事力量作為最核心的工作來抓,任何統治者都牢牢的抓住軍事力量不放手,如此,才能確保自己政權的絕對安全。
自古以來,凡是把軍事力量交給權臣的皇帝,幾乎下場都比較悲慘的,因為權臣擁有軍事力量之後,就會不甘心只是做一名臣子,就會想著取而代之,從而篡權奪位,自己來做這個皇帝。
一個富裕的國家必須要擁有與身份相匹配的軍事力量,否則,這個富裕的國家就會成為一個待宰的羔羊,任人欺凌。
辮子朝的後期,所擁有的財富超過全球的七成,但結果怎麼樣呢?被一個經濟遠不如自己的小國給胖揍了一頓,而且被打的毫無脾氣,也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由此可見軍事力量對於一個帝國有多麼的重要,簡直是決定了一個帝國的生死存亡,若是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再多的財富也是無用。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