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異族充滿天生的警惕感,那是因為實力太弱而不自信,在歷史上,所有的異族之所以會起異心,都是因為華夏衰落,實力變得弱小的緣故。
只要你變的弱小了,就算沒有異族,本族的人也會生出異心,那麼多的農民起義,有幾個是異族領導的。
所以,大唐只要永遠保持強大的實力,就不怕異族起異心,誰敢起異心,立即將其消滅就是了。
鞏固已經獲得的海外土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軍事佔領可以確保這些土地不會輕易失去,但佔領區的老百姓若是反抗不斷,也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就比如後世的華夏,不斷的反抗倭寇,讓倭寇始終無法在華夏的土地上安生,從而影響了爭霸世界的步伐。
雖然普通百姓的能力是比較弱小的,但大量普通百姓的能力匯聚在一起,能量就比較強大了,是不得不引起重視的。
大唐是要在次大陸這裡永久維持存在的,所以,搞好與當地百姓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大事,李安覺得這樣做意義重大。
當然,維持優勢的強大武力也是不能缺少的,強大武力與仁政需要同時進行,任何一個都不能缺乏,否則,次大陸這一塊地盤就會不穩定。
維持強大武力的難度並不大,大唐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武器庫,維持強大的武力真的很簡單。
而在佔領區維持仁政,讓老百姓認同大唐,也沒有多大的難度,只要在物質利益上滿足普通的老百姓,讓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就會獲得老百姓的大力支援,維持這一方的寧靜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以李安所掌握的知識,想要為普通的百姓謀取利益,實在是太容易了,不論是什麼民族什麼地域的百姓,只要李安肯幫助他們,他們就能獲得生活質量上的極大提高。
想要幫助普通百姓提高生活,首先必須先了解當地的各種情況,地形,氣候,氣溫,經濟作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了解,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李安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當地的百姓,大部分的職業都是漁民和獵人,這佔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尤其是打漁的漁民,數量非常龐大,在很多不起眼的海邊,總會有簡易的超小型港口,也就是漁民合夥自己弄出來的,只能容納幾十艘小漁船而已,吃水一兩米的樣子,稍微大一些的船舶都不能入港。
還有很多更落後的漁民,他們沒有漁船,他們只有非常簡易的漁網,一個人站在海邊用網子撈魚,收穫也還能維持溫飽。
最可憐的漁民,則連最基本的漁網都沒有,他們就靠著海水退潮的時候,跑過去趕海,撿一些遺落在沙灘上的漁獲,從而填飽自己的肚子,這類漁民一般都是老光棍,過一天算一天的型別,很少有能娶上老婆的。
也就是說,獅子國的百姓,總體還處在落後的漁獵階段,這一階段的文明程度還是非常低下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大自然的饋贈,因為獅子國是一個島國,四面都是海洋,而海洋中蘊藏著太多的魚類資源,只要去海邊走走,總能獲得一些吃的,如此,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去種地呢?
常年累月的祖先基因遺傳,李安都懷疑獅子國的老百姓到底能不能勝任稍微高階一些的勞動,比如種地什麼的。
當然,獅子國這麼大的面積,農民也還是不少的,不過,大部分農民都集中在南部和中部,李安所割佔的土地上,農民的數量非常少。
農民所付出的勞動,要遠比打獵和打漁要多,而且,需要很久才能收穫勞動果實,等待的時間太長了,而打漁卻是每次都能有收穫,另外,打漁和打獵的收穫就在自己手裡,永遠都跑不掉,而種植的作物,隨時都有可能被人糟蹋,收穫的時候,也極有可能被人偷竊,這讓很多老百姓,寧願只顧眼前的選擇漁獵養活自己,也不願意多努力一些去種植作物。
還有一點就是朝廷的不重視不作為,完全不去關心農業,更沒有向農業投入絲毫的資金,導致農業的各項設施幾乎沒有。
比如興修水利,是需要很高投資的,而獅子國似乎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港口和軍隊,港口可以為來往商船服務,從而收取一筆費用,還能供漁船停泊,武裝軍隊則能夠搶奪別人的港口,從而在一大塊區域形成壟斷,以提高港口的收入。
至於農業的投資,則見效非常緩慢,而且,以獅子國現有的農業水平,也很難帶來多大的實際利益,所以,農業自然就被朝廷放棄了,任由老百姓自己隨便種點作物。
而獅子國的農業,之所以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一方面是海洋資源太豐富了,收益好見效快,大量的人力都集中在海洋領域,有頭腦有智慧的人,也都把心思用在海洋上了,認真思考改進農業的很少。
另一方面,獅子國的地形不是太好,有大量的山地,森林,峽谷等等,沒有面積太大的平原,水網也不是很發達,造成發展農業的難度很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這一切在李安的眼中,那都不是事兒,只要李安肯介入,北部的一大片荒蕪之地,很快就能變成魚米之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會獲得很大的提高。
獅子國的賠款非常高,後期的高利貸收入也不會少的,另外,來往商船的停靠和補給,也同樣會給大唐帶來不小的收益,有這麼多的資金,在北部興修水利,改進農業種植方式,提高單位畝產量,根本就不是很難的事情。
大唐有現成的人才,李安這次出發也帶了一些,所以,考察地形的任務就交給部下去辦了,只要地形和資源考察清楚,下面就可以開始大幹一場了。
不過,若要讓當地的老百姓認可農業的巨大價值,就必須讓他們看到農業的成果,否則,你有再好的想法,別人也未必肯支援,那樣就麻煩了。
在塔納爾軍港的後面,就有一塊麵積不錯的空地,李安決定就在這兒開始,建設一個試驗田,讓當地的老百姓看一看農業的優勢,以及農業機械的先進對農業產量的增加有多大的好處。
李安一聲令下之後,試驗田很快就開始建設了。
試驗田的附近有一條小河,這是發展農業所必需的水源,李安讓人開挖水渠,將河流的淡水引向試驗田,並充滿試驗田的所有水溝,若是從天空俯看,像極了後世的方格作業本,每一個格子裡是六畝地。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