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違規的開車人,稽查隊毫不客氣的將其全部抓入大牢,不論他們搬出什麼樣的後臺,稽查隊員們全都不予理睬,這支隊伍是李安組建的,部分隊員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他們服從的都是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們。
在這些被抓的人之中,不乏有京城的大官,富家闊少就更多了,他們剛開始還很囂張,對稽查隊員罵罵咧咧,然後就是叫屈,覺得自己又沒有撞到人,只是犯了點小錯,至於要受到如此嚴重的對待嗎?大不了發點錢賄賂一下,至少,也不能因為這麼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把他們這些身份高貴的人,抓入大牢吧!
在大唐這個時代,牢房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可以說是又髒又臭的,正常人一分鐘都待不下去,貴族子弟平時錦衣玉食,很那忍受牢房裡的汙濁空氣和潮溼的環境,而且,這一待就需要半個月,簡直要人命。
不過,不論這些犯錯的貴族子弟如何軟磨硬泡,又或者他們的家人過來花錢消災,一概都是毫無用處,所有犯錯之人,必須關滿半個月才能放出去,就算是親人的探視,也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之所以制定如此嚴格的懲罰措施,就是要殺雞儆猴,大力規範大唐的交通規則,避免日後發生更多的車禍,而且,僅僅就是半個月的牢獄而已,並不會要了這些富家子弟的性命。
牢獄的震懾力是巨大的,在很多貴胄子弟被關入大牢之後,交通規則的事情,很快就在京城傳開了,所有人都不敢再違反交通規則了,畢竟,所有人都已經認識到,李安所制定的交通規則是不認人的,不論後臺有多硬,都不能避免受到嚴厲的懲罰。
沒有人再敢違反交通規則,京城的交通秩序一下子就好轉了很多,車禍的發生機率降低了好幾倍,慘烈程度也大大的降低了,而這都是李安所制定的交通規則的功勞。
以前,對李安所制定的交通規則持保留態度的官員,在看到車禍大大減少的資料之後,開始認可李安,並覺得李安所制定的規則是合情合理的,只要能減輕車禍的發生,不論做什麼都值得,況且,這麼做也並沒有引起民怨的沸騰,算得上是完全成功了。
交通秩序井然之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流通效率也大大的增加了,而這對於大唐帝國的經濟發展,是有莫大好處的,而這一切全都是李安的功勞。
當然,也不是所有車輛都要遵守交通規則的,比如一些特殊車輛,就不用遵守交通規則。
傳遞邊關重要情報的車輛,就無需遵守交通規則,但需要配置報警裝置,從而提醒路人避讓,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朝廷需要運輸重要物資的時候,也會佔用大部分的車道,從而違反交通規則,還有皇帝出行,必須要走道路的最中間,才能體現皇家氣派,自然不能讓皇帝的座駕靠邊走。
但不論是皇帝出行,還是朝廷使用的特殊車輛,都是比較少的,並不會過多的破壞交通規則,自然也無需擔心影響交通。
大唐的驛站有很多,每個驛站都配備了足量的馬匹,以備傳遞情報之用,在火車鋪設成功之後,沿著鐵軌線的驛站全部被取消了,畢竟,馬匹的傳遞速度比不上火車,自然要取消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一些沒有火車的線路,仍舊採取馬匹傳遞情報的方式,但靠近京城千里之內的區域,已經逐步將馬匹換成了汽車,是非常適合傳遞情報的高速度汽車,這樣,傳遞情報的速度會快很多。
但李安覺得用汽車傳遞情報太奢侈了,而且,汽車也跑不快,應該發明一種更快更適合傳遞情報的機車,這對提高情報傳遞效率至關重要,而最適合的機車,無疑就是後世的摩托了,摩托更小更輕便,負擔是比較輕的,速度開起來非常快,比汽車節省多了。
而研製摩托的技術難度是很小的,畢竟,汽車都搞出來了,摩托車還在話下嗎?
經過一番努力的研究,第一輛摩托車閃亮出爐,並被放在了李安的面前。
“李侍郎,這個東西會不會很危險,畢竟,只有兩個輪子,真的能開嗎?。”
負責研製的工匠,看著眼前的摩托車,心裡有些打鼓。
“腳踏車不也是兩個輪子麼,既然腳踏車能騎著走,這個傢伙肯定也沒有問題。”
另一名工匠連忙說道。
李安也不多說,上前握住摩托的車把,開口道:“你們讓開,讓本官先溜一圈。”
對於摩托車,李安是最熟悉不過了,前世的時候,李安可沒少開這玩意兒,自然不需要學,就能直接開起來。
“汙汙汙……”
隨著一陣排氣的聲音,摩托車向前行駛了起來,而隨著李安的加速,摩托越來越快,比汽車快多了。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