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覽大橋的時候,眾大臣發出了各種感慨,並渴望大唐能在黃河上建設大型橋樑,以溝通黃河兩岸之間的聯絡。
馬車緩緩而行,過了好一會兒,才抵達橋樑的最中間,也就是橋樑最高的位置。
在抵達最高處之後,李隆基輕輕招手,示意馬車停下。
在馬車緩緩停下之後,李隆基在小太監的攙扶下走向馬車,並邁步走向大橋的護欄,看向寬闊的江面。
李安等朝廷大臣連忙走下馬車,邁步靠了過去,還有大量的護衛,也跟了上去,以保護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危險。
“諸位愛卿,你們還有誰記得這裡?”
李隆基開口問道。
“陛下,老臣記得,四十年前,陛下曾經過鄂州,並站在江心賦詩一首,當時,老臣就陪著陛下的身邊。”
一名大臣開口說道。
李隆基點了點頭,認可道:“沒錯,已經四十年了,朕已經四十年沒有來過這裡了,不過,這一次來到這裡,朕更加的高興,因為從此之後,經過鄂州就再也不用渡船了,從大橋上就可以直接透過,站在大橋上看江心,與站在渡船上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而這全都是李侍郎的功勞。”
李安連忙上前,謙遜道:“陛下,這些都是微臣應該做的,日後,微臣還會設計建造更大更好的橋樑,以讓江河兩岸的百姓,能夠更順利的往來。”
李隆基點頭道:“李侍郎是該好好研究一下,眼下長江已經有了一座大橋了,接下來,要在黃河上建設一座大橋,就在洛陽城附近,李侍郎要好好規劃一下。”
“陛下放心,微臣早就已經設計好了,就在洛口,只是大部分的技術人才全都集中在這裡,所以,洛口方向的黃河大橋才遲遲沒有開工,待這裡的技術人才北撤之後,就可以建設黃河鐵路大橋了。”
李安開口說道。
為了讓鐵路通往北方疆域,黃河大橋是必須要建設的,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只有建設好黃河大橋,才能讓大唐的鐵路順利的通往大唐的東北疆域,從而加大朝廷對東北一帶的實際控制。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黃河大橋儘快開口,需要什麼,立刻從國庫調撥。”
李隆基是下了決心了,一心想要儘快建好黃河大橋。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們王國境內有一條珍珠河,雖然沒有大唐的長江這麼寬闊,但也嚴重阻礙了珍珠河兩岸百姓的來往,讓商人的運輸成本大大增加,若大唐能為我們王國建設一座珍珠河大橋,國王和百姓們都會對陛下感激不盡的。”
一名西部小國的使臣開口要求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們王國也有一條大河,比珍珠河還要寬闊……”
“大唐皇帝陛下,我國……”
很快,又有幾名外國使臣,趁機提出要求,讓大唐帝國派遣技術人才,為他們國家建設橋樑。
要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外國使節,當然是因為皇帝李隆基太會顯擺,他覺得大唐帝國既然造出規模宏偉的長江大橋,就應該讓各國使節看一看,以讓他們更好的瞭解大唐帝國的強大。
而這些外國使節,在看來長江大橋之後,全都被大橋的氣勢給深深的鎮住了,並渴望他們國家的內部也能建造如此氣派的大橋,以溝通國內百姓之間的聯絡。
一聽各國使臣都要求大唐派遣技術人才,去他們國家大興土木,李隆基顯得大為高興,不過,他可不會就這麼無緣無故的派遣技術人才過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給這些小國建設大型橋樑是可以的,但有幾個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要滿足的,第一,就是造橋的所有花費,必須由當事國出,大唐不可能出錢為他們修橋,天底下怎麼可能存在免費的午餐,第二,就是這些國家必須答應大唐帝國提出的一系列修築鐵路的要求,也就是說,這些小國必須允許大唐帝國將鐵路線延伸到他們國家的內部,而且,鐵路沿線的所有利益,都是大唐帝國的利益。
只有這些小國同意大唐的要求,大唐才能幫助他們假設橋樑和鐵路,幫助他們發展國內的經濟。
這些小國使臣立馬就同意了李隆基的主張,畢竟,這是大唐皇帝說的話,他們哪敢不從,強大的吐蕃帝國,就是因為挑釁大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大唐帝國給滅掉了,這些小國的實力都是非常弱小的,大唐帝國只需要輕輕一捏,就可以將這些小國滅掉。
所以,各國使臣從來不敢把李隆基的商議當做真的商議,而是聖旨,是不可違反的大唐皇帝的旨意。
見各國使臣已經同意自己提出的各項主張,李隆基大為高興,並同意日後一定會派遣技術人才去周邊各國,幫助各國修建大型橋樑,不過,一切都要以大唐的利益為優先,在大唐的技術人才忙不過來,或者大唐的鐵路還沒有通到這些國家之前,大唐不會過早的為他們建設橋樑,畢竟,大唐帝國現在正處在建設的高峰期,各種技術人才非常的短缺,就連滿足大唐自己的建設都有壓力,當然不會提前滿足別的國家了。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