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曳夫,有一樣技術對東女國非常有用,我可以將配方告訴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安突然想到了什麼。
“對我們東女國非常重要的技術?是什麼技術?”
趙曳夫非常好奇的詢問。
“是水泥和混凝土技術,製造這兩樣東西的材料,你們東女國附近遍地都是,這樣,你們就可以利用這項技術,改善東女國的道路,甚至,建造堅固的橋樑,方便國內百姓之間的聯絡,也可以更好的與大唐聯絡,方便大唐日後將鐵路鋪向東女國。”
李安正色說道。
“水泥和混凝土,不就是建造觀禮臺的材料麼,你真的可以送給我們東女國?”
“當然可以了,這項技術並不複雜,而且,大唐大部分州縣都已經開始製造水泥和混泥土,並用來鋪設道路和橋樑了,這項技術的秘密,早晚是要被洩露出去的,告訴你當然不會有問題。”
李安微微一笑,並將製造水泥和混凝土的材料和技術告訴了趙曳夫。
得到製造水泥和混凝土的配方,趙曳夫非常的高興,這樣,東女國就可以在國內製造水泥,並用來修路鋪橋了,只要道路全部實現水泥化,通行就會變得更加的容易,也不必糾結於車轍的寬度了。
元宵燈會一直持續到後半夜,半夜子時一過,街道上的行人就變得少了很多,李安也帶著一大家子返回別院。
由於第二日一早,趙曳夫就要離開長安城,返回東女國境內,所以,元宵夜這日,李安順理成章的陪伴趙曳夫,並將其好好的寵愛了一番。
第二日一早,李安親自送趙曳夫離開京城,並將很多實用性很強的禮品送給趙曳夫,讓她帶回東女國。
另外,在趙曳夫抵達長安城的這半個月之中,李安已經將趙曳夫乘坐的馬車,進行了現代化的改裝,加裝了彈簧減震系統,內部的很多設施也被改進了,如此,坐在這樣改進過的馬車裡,會感到非常的舒適,省卻了顛簸的痛苦。
年後,各項工作進行的更加的順利,各大地方豪強與貴族展開合作,讓鐵礦的產量獲得了極大的提升,而有了充足的鐵料,鐵軌、橋樑和機械都有了充足的原料,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
而隨著關中乃至全國各地都在逐步普及農業機械,糧食的產量逐步增加,對人工的需求反而降低了很多,如此,大量的農業人口被節省下來,並進入工業和手工業,各種服務性質的第三產業也開始蓬勃發展,商業的繁榮更是大大加速。
春耕的時候,西邊和北邊都傳來了好訊息,從長安城通往玉門關和中受降城的戰略大鐵路全線貫通,而用時僅僅才一年而已,這個速度即便在後世也未必能趕得上,畢竟,大唐為了這兩條鐵路直接投入的人力就有百萬人口以上,修建的速度自然不會慢。
鐵路修通之後,立即進行了營運,大量新造出的火車,被投入到這兩條線路上,其中,通往玉門關的火車佔絕大多數,畢竟,這一條線路是西域諸國與大唐做生意的大動脈,商業往來特別頻繁,物資的流通性也比較大。
至於通往中受降城的這一條線上,則投入了少量的火車,北方的人口密度小,只有一些草原部落,物資流通的數量相對較小,對火車的需求量相對比較小,只是,北方的防務問題很重要,所以,才特意修建了這一條鐵路,以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迅速向北方運兵,控制北方的局勢,而且,日後,這條鐵路還要繼續往北修建,以徹底將北方草原控制住,防止草原民族南下威脅大唐。
此時,由於對農業人口需求的減少,工業人口大大增加了,專門從事修築鐵路的工匠,就高達二十萬人,從事機械製造的全部工匠也超過十五萬,另外,還有橋樑和開礦,以及手工業等大量非農業人口。
另外,隨著水泥廠、各種礦產等低技術的工坊開到各州各縣,很多農業人口,也會選擇在農閒的時候前往附近的工礦作坊打工,從而賺取更多的錢財,這樣一來,實際從事工業的人口會更大,這也是李安的初衷,將大量低技術大需求的工坊轉移到全國各地,並利用各地的剩餘勞動力進行生產。
甚至,很多水泥作坊和礦場,為了多吸引百姓進去幹活,明確承諾,會在農忙的時候停產,讓老百姓安心的幹農活,在農活結束之後,再開工幹活。
如此,隨著這些低技術的工坊逐步普及下去,大唐大部分的人口,都將有機會參與到工業化行動中去,這樣一來,隨著越來越高的參與率,對大唐帝國的整個工業化程序非常的有利。
而在通往玉門關和中受降城的鐵路全線貫通之後,下一步的鐵路鋪設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下一步的鋪設鐵路計劃,仍舊是兩條線路同時開工,第一條是玉門關通往安西的疏勒鎮,另一條是從洛陽城通往靠海的萊州。
從玉門關通往疏勒鎮的鐵路線非常的漫長,足有五千裡之遙,比京城通往玉門關的三千里還要漫長很多,鋪設這條鐵路對鐵軌和人力都是非常巨大的需求,非常考驗大唐的國力和民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洛陽城通往萊州的鐵路線不足兩千裡,比通往疏勒鎮的鐵路線近了很多,但是這條鐵路線要經過大量的河流,而很多大的河流必須造橋,所以,儘管這一條鐵路線的長度沒有多少,但建造的難度卻比西部的鐵路線困難很多。
不過,這一條鐵路線也有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沿途的人力資源極為豐富,只要朝廷下令,完全可以調動沿途的數百萬民力,參與到修築鐵路的行動之中。
如此,最多隻需要一年的工夫,這條不足兩千裡的鐵路線便可以實現全線大貫通。
這條鐵路線早就確定,沿途的幾十座橋樑已經造好一大半,規模最大的濟水大橋,最多還需要三個月就可以完工,根本不會影響鐵路的修建。
在進行一番商議之後,大唐朝政最終決定,將二十萬專業的鐵路施工隊伍,抽出十五萬前往玉門關,修築通往疏勒鎮的鐵路,剩下五萬人馬負責修築洛陽城通往萊州的鐵路。
儘管如此分配,有偏向安西之嫌,但由於沿途人力的差距,東邊的這條鐵路,可以在一年內實現完工,而安西那邊的鐵路,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貫通。
朝廷的旨意下達之後,兩條鐵路的鋪設工作便正式開始了,有了充足的各項資源,幹起活來那是一個順利,甚至,鐵路已經不用木質的枕木,而選擇使用混凝土材料了,這樣不但省事,而且,混凝土的使用期比木頭材料要可靠的多,也廉價的多。
兩條鐵路正式開始鋪設之後,下一步的鐵路鋪設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而且,李安所設計的這一步鐵路鋪設計劃非常的龐大,可謂是全線出擊。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