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謄抄文書,看來你知道的事情肯定也不少,大唐全境有多少鐵礦,你可清楚?”
李安覺得這個小吏整天謄抄文書,肯定會知道不少資料。
“卑職知道一些,好像已經發現了三百多處鐵礦,目前已有兩百個鐵礦正在加速開採之中。”
小吏開口回道。
“哦,原來是這樣,那你對這些鐵礦的工匠人數和產量知道多少?”
李安繼續問道。
“李侍郎,關於每家鐵礦的人數,都是不固定的,大的鐵礦最少的時候能有一千多人,多的時候過萬,小的鐵礦平時只有幾十人,多的時候也能過千,也就是在農閒的時候,各大鐵礦會大量徵召百姓,並付給百姓一些報酬,據下面彙報上來的情況,最少的時候,所有鐵礦的工匠僅有五六萬人,而農閒最多的時候,人數可能超過百萬,至於產量,也是有多有少,實在不好進行統計。”
小吏認真的回答道。
其實,大唐發現的鐵礦還是比較多的,只是農業社會對鐵器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原始的鍊鐵技術又太過落後,導致鍊鐵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影響人們開採鐵礦的熱情。
而隨著李安發明黑火、藥,以及後來高爐等技術的改進,採礦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而鋪設鐵路和製造機械對鐵料的需求量極大,這又讓鐵料的價格始終處於居高不下的態勢,從而進一步促進各大貴族開採鐵礦的熱情。
但各大貴族開採鐵礦的速度,還是跟不上整個大唐對鐵料的需求,尤其是李安發明的新東西越來越多,對鐵料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光是鋪設鐵路,對鐵料的需求量就是天文數字。
生鐵的產量已經成為制約大唐帝國繼續發展的瓶頸,若不盡快解決生鐵冶煉的產量問題,新的鐵路線,大型鐵路橋,大規模需求的鋼筋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至於目前的生鐵產量究竟是多少,李安從小吏的嘴中,還是沒有得到具體的答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按照小吏的說法,平常的時候,整個大唐帝國,最少也有五六萬人在開採鐵礦,農閒的時候臨時加人,總數量突破百萬人,這份人力已經非常可觀了,想要繼續加人,就會影響其它方面的發展,在人口並不算多的大唐時代,人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隨便濫用。
思來想去,李安覺得,還是鍊鐵的最先進技術沒有完全普及下去,很有可能多數鐵礦用的還是落後的老裝置,否則,以這份人力,產量應該比預想的要多一些才對,還有就是人為隱藏了,李安嚴重懷疑,是不是有人囤積居奇,故意將鐵礦山生產的生鐵給儲存起來了。
在大唐帝國急需生鐵的時候,將生鐵囤積起來,這是破壞大唐帝國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若是讓李安查出,當然不會饒了這些無良的商人。
就在李安思考生鐵問題的工夫,工部侍郎郭虛己笑呵呵的返回了工部衙門。
“郭侍郎,你總算回來了,我等你很久了,橋部組建的如何了,需要幫助嗎?”
李安客氣的問道。
“哈哈!李侍郎來了,我這幾日一直在忙著橋部的事情,剛剛出去就是忙活這事兒的,哈哈!”
郭虛己說著,與李安一同進入衙門內堂。
“李侍郎今日前來,不會是專程問候橋部事情的吧!”
李安點頭道:“沒錯,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問郭侍郎,當然,這件事情極為重要,若是解決不好,日後鐵路和橋樑的建設都會受到嚴重的限制,郭侍郎費盡心思爭取來的橋部就沒有多少事情可做了。”
“哦,究竟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郭虛己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蹙眉問道。
“生鐵的產量?若是大唐的所有鐵礦山,不能生產足夠的生鐵,鐵路和大橋將難以建造,而現在各個部門都反應生鐵缺乏,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李安認真的說道。